哎,你说现在上网课学初中数学是不是特别容易走神?老师隔着屏幕讲得再卖力,自己这边手一滑就切到短视频去了…(别不承认,咱都干过这事儿对吧?)数学这玩意儿吧,尤其是初中阶段的方程、几何这些基础,学不好可是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拖越大的,今天咱们就来唠点实在的——怎么用网课这把双刃剑,把初中数学给啃下来。
一、网课总跑神咋整?先给大脑装个“防沉迷系统”
第一个灵魂拷问来了:为啥看综艺能连刷三小时,上网课十分钟就犯困?其实这事儿真不怪你——大脑天生对被动输入的信息容易疲劳,解决方法其实贼简单,就三个字:抢主动权!
举个例子,隔壁班小王以前上网课老是摸鱼,后来他干了一件事:提前5分钟打开课本,用荧光笔圈出三个“必会点”,比如今天学一元二次方程,他就先标记:1.求根公式长啥样?2.什么情况下方程无解?3.应用题里的“盈利问题”怎么套公式?结果你猜怎么着?老师讲到这些关键点时,他就像玩找茬游戏似的立马来精神了。
实操清单收好:
- 📌 每节课前写三个具体问题(别写“听懂公式”这种废话)
- 📌 准备两种颜色的笔,老师讲例题时自己先按暂停键试做
- 📌 桌上永远摆着草稿纸,强迫自己动手算(别光盯着屏幕看)
二、听不懂还要硬听?**不如换个姿势“薅羊毛”
第二个大实话:网课最大的优势不就是能回放吗?但90%的人根本不会用!见过太多同学遇到难点就死磕,结果越听越懵,这里教你们个野路子——把网课当字典用。
比如学到函数图像平移,老师突然冒出一句“左加右减”,这时候别愣着!马上暂停,翻课本对应章节的例题,看看教材上的坐标系图示,再对比老师说的口诀,是不是突然就通透了?这就叫三角验证法:网课讲技巧+课本给原理+习题练手感。
遇到卡壳的正确姿势:
1、记下时间戳(比如第15分30秒开始听不懂)
2、打开教材对应章节的课后练习题
3、直接做最简单的第1题(答案往往藏着重难点提示)
4、带着做题时的问题回到网课二倍速重听
三、做题老踩坑?**你可能需要“错题影分身术”
说到练习,十个同学九个栽在同一个坑里——把刷题当搬砖,这里透露个阅卷老师才知道的秘密:初中数学试卷里,70%的题型其实都在反复考察20个核心知识点。(别不信,去翻翻期末卷子的最后三道大题,是不是永远围着二次函数、相似三角形、统计概率打转?)
重点来了!与其无脑刷题,不如玩个错题变形记,比如今天作业里错了一道勾股定理的应用题,别光改答案,试试这么玩:
1、把题目里的“梯子靠墙”改成“旗杆影子”
2、把数字从整数换成带根号的数
3、自己编个更离谱的场景(比如外星人建滑梯)
然后重新做一遍,保准你把这知识点吃得透透的。
四、考试总手抖?**你可能缺份“作弊小纸条”
最后说个扎心的:很多同学平时学得不错,一考试就崩,其实这不是实力问题,是缺少系统化的输出训练,这里安利个神器——自建考点扑克牌。
具体操作:
🃏 把54个核心考点写在扑克牌上(比如红桃A=完全平方公式)
🃏 每天随机抽5张,限时15分钟口头复述:
- 这个公式长啥样?
- 最容易在哪种题型里出现?
- 我上次在哪道题上栽过跟头?
坚持一个月,你会发现自己居然能像老师一样把知识点串起来了,上次有个学生用这方法,期末考直接从72分飙到89,就因为把零散的知识点织成了网。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网课学数学就像玩闯关游戏——有人觉得关卡太难怒摔手柄,但会玩的人都知道要先摸清地图,再存个档,最后抄近道,别被那些“一天逆袭”的鸡汤忽悠了,数学大厦都是一砖一瓦垒起来的,记住啊,听不懂的时候就倒回去薅羊毛,做错题时记得玩变形记,考前一定要玩扑克牌,坚持三个月,要是还学不好…你来找我,我请你吃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