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数学这玩意儿啊,从小学到初中真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你发现没?小学还能考个90多分,初一突然及格都难了?别慌,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怎么让数学衔接得像德芙巧克力一样丝滑!
一、小学和初中数学到底有啥不同?
(敲黑板)先搞明白敌人在哪儿才能打赢仗对吧?举个栗子,小学应用题都是“小明买了5个苹果花了10块钱”,到了初中直接变身成“设未知数x,建立方程求解”。最大的区别就是:小学靠直觉,初中靠逻辑。
我教过的一个学生特典型,六年级数学次次满分,初一第一次月考直接懵了——题目里开始出现“当k为何值时,方程无解?”这种抽象问题,你看,从具象到抽象的跨越,就是衔接期最要命的地方。
二、暑假到底该提前学还是复习旧知识?
这个问题每年都有家长吵翻天,我的观点可能有点反常识:先把小学知识盘活了,比赶进度重要100倍!就像盖楼,地基裂着缝呢,往上盖20层不是找塌吗?
具体怎么做?给你三个锦囊:
1、分数计算必须练到肌肉记忆:初中代数全指望这个基本功
2、应用题转化能力:把"鸡兔同笼"升级成方程式的思维
3、几何空间感培养:玩玩七巧板、魔方,比刷题管用
三、初中课堂像坐火箭,跟不上怎么办?
跟你说个秘密,初中老师一节课讲的内容量,相当于小学三天的量,这时候预习不是选修课,是必修课!我有个绝招:每天花15分钟看明天要讲的内容,把看不懂的地方标出来,第二天上课就跟抓通缉犯似的,专门逮这些难点听。
再送你个记忆妙招——把公式编成rap,比如完全平方公式:"前平方,后平方,中间两倍坐中央",学生都说比背课文带劲多了。
四、作业突然变难,咬着笔杆发呆咋整?
先深呼吸,记住这个口诀:读题三遍,其义自见,初中的题目都是戏精,特别会伪装,比如看到"二次函数图像经过某点",其实是想让你代入求解析式。
遇到卡壳的时候试试"分尸法":
- 把大题拆解成小学学过的知识点
- 每个小问题单独解决
- 像拼乐高一样组装起来
上次有个学生用这方法,最后压轴题愣是拿了满分,老师都惊了。
五、错题本到底要不要做?
这么说吧,会整理错题的人,期末能省200小时复习时间!但千万别做成抄写本,我的独门秘籍是"3色笔法":
- 黑笔抄错题
- 红笔写正确解法
- 蓝笔标注思维误区
每个月翻出来看看,就跟照妖镜似的,弱点全现形。
六、考试总做不完卷子是不是智商问题?
呸!这就是个技术问题,初中开始要玩"时间管理大师"了,给你个实战技巧:
1、前15分钟专门解决选择填空
2、中间30分钟啃中档大题
3、最后15分钟死磕压轴题
4、留5分钟检查(重点看单位和计算错误)
遇到3分钟没思路的题直接跳,别跟它谈恋爱!
七、要不要报辅导班?爸妈天天念叨这个
这事儿得看人,如果你属于这两种情况,可以考虑:
- 上课像听天书,作业全靠搜题软件
- 想冲重点高中需要拔高
但记住,再好的老师也替代不了你自己的思考,见过太多学生报三四个班,成绩反而下滑——为什么?因为没时间消化啊!
八、心态崩了怎么救?
跟你说个真事,我初二那年数学考过47分(对,就是150满分的卷子),后来怎么翻身的?每天只解决一个问题,坚持了三个月,突然有天就像打通任督二脉,看什么题都亲切。
记住两句话:
1、数学不是比谁跑得快,是比谁坚持得久
2、低谷期正是蓄力的好时机
写到这儿突然想起,当年我们班数学最差的同学,现在成了精算师,你看,初中数学那点事,说到底就是个适应过程。关键不是多聪明,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就像学骑自行车,开始歪歪扭扭怕什么?摔两次就会了,别被什么"天赋论"吓住,你又不是要当数学家,中考那点难度,真的,用对方法都能搞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