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是不是觉得初中毕业直接学高三数学,就像让一个小学生去跑马拉松?别慌,这事儿真没你想得那么可怕,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基础薄弱的人怎么啃下这块硬骨头,先问个扎心的问题:“连函数都没搞明白,怎么学导数?” 别急着关页面,往下看,答案就在这儿。
一、别急着做题,先补基础!
很多人一上来就买本高三总复习书,结果翻开第一页就被“集合与逻辑”整懵了,这时候你可能会问:“基础差到底该怎么补?” 答案是——像拼拼图一样,缺哪块补哪块。
举个例子:高三的函数题动不动就让你分析单调性、极值,但如果你连初中的一次函数图像都画不准,那肯定抓瞎,这时候该干啥?回头翻初二的数学课本,先把“y=kx+b”的图像性质吃透,再一步步过渡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
关键操作:
- 用3天时间列一张“知识断层清单”(比如分式方程、因式分解、平面几何公式);
- 每天抽1小时专门补1-2个漏洞,配合B站免费教学视频(搜“初中数学零基础”);
- 拿张白纸画知识树,把初高中内容连起来看(方程→函数→导数”这条线)。
个人观点: 我见过太多人死磕难题,结果越学越崩溃,其实数学就像盖楼,地基歪了,30层的楼风一吹就倒。
二、资源不是问题,关键是怎么用
现在网上资料多到爆炸,但选错了就是浪费时间,有个真实案例:我朋友用某知名APP学立体几何,结果被花里胡哨的动画干扰,两个月连三视图都没搞懂,后来换了本30年前的老教材《立体几何入门》,反而开窍了。
核心问题:“免费资源和付费课,到底选哪个?”
- 如果你连负数运算都卡壳,先看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系统课(全免费,知识点拆得细);
- 如果能看懂课本例题但不会举一反三,买本《高中教材完全解读》(知识点+题型拆解,适合自学);
- 千万别跟风报网红老师的秒杀大招班——那些技巧都是给110分冲140的人准备的,小白听了更迷糊。
记住这句话: 资料在精不在多,吃透一本比囤十本管用。
三、每天20分钟,专治“一听就会,一考就废”
你是不是经常这样:看视频觉得“原来这么简单”,自己做题时却连题目都读不懂?这事儿真不怪你,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24小时内不复习,忘掉60%。
实操方案:
1、准备个巴掌大的笔记本,每天记录3个“恍然大悟”的瞬间(“原来二次函数求最值不用画图,直接用顶点公式!”);
2、睡前用5分钟闭眼回忆当天学的内容(重点想例题的解题步骤);
3、每周日上午做“地毯式扫盲”:把本周所有错题题干抄下来,盖住答案重做一遍。
举个血泪教训: 我之前死活搞不懂排列组合,后来发现是小学的“乘法原理”没弄明白,回头重学小学奥数题,突然就通了——你看,有时候卡住你的不是高三知识,而是十年前埋的雷。
四、放弃完美主义,学会“60分策略”
很多小白总想着一口气吃成胖子,结果《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买回来就做了前5页,醒醒吧!高三数学满分150,咱现阶段的目标不是考140,而是先拿到及格分。
重点抓分板块:
- 集合与简易逻辑(送分题,1天就能拿下);
- 数列基础(掌握等差等比公式,保底10分);
- 统计概率(题型固定,背模板就能得分);
- 立体几何第一问(纯考空间想象,用橡皮擦当教具练)。
避坑指南:
- 解析几何大题?前两问做完就撤,第三问留给学霸;
- 导数压轴题?直接跳过,把时间留给检查基础题;
- 考90分的人不是每题都会,而是简单题全对,中档题过半,难题随缘。
五、找个“外挂”比自己硬扛强10倍
自学最大的敌人不是智商,而是孤独感,我强烈建议你找个学习搭子,但千万别找这两种人:一种是凡尔赛学霸(他讲题你更焦虑),另一种是负能量黑洞(天天说“学了也考不上”)。
找人三原则:
1、水平比你稍高(能带你但不会碾压你);
2、固定时间连麦学习(开视频互相监督);
3、每周互相出5道题(题型从对方错题本里抽)。
如果实在找不到人,试试“费曼学习法”——假装给家里的猫讲题,当你能把三角函数公式用买菜砍价的情景解释清楚,那才是真懂了。
写在最后
学数学这事儿吧,就像玩消消乐,有时候卡关卡到想摔手机,但某天突然发现:咦,之前死活过不去的关卡,现在居然随手就过了? 秘诀就八个字:持续行动,定期复盘。
别信什么“一个月逆袭”的鬼话,但也别小看每天1小时的积累,按我说的方法坚持三个月,你会发现高三数学试卷上,居然开始有你能看懂的大题了——这种成就感,可比打游戏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