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说现在教小孩数学是不是越来越难了?特别是碰到"等量关系"这种抽象概念,光靠课本上那些静态图片,别说孩子了,连大人都容易犯迷糊,这时候要是能做个会动的示意图,绝对能让知识活起来!
到底啥是等量动图?
咱们先掰扯清楚这个概念,就是用动画形式把数学等式两边的变化过程展示出来,比如说1个苹果=2个橘子的交换过程,让小朋友亲眼看到左边减少苹果,右边增加橘子的过程。
举个栗子哈,我邻居家小明最近在学方程,老师布置了个题:3盒彩笔=15支,孩子死活想不通怎么算,后来我给他画了个动态图——左边3个盒子慢慢打开,蹦出15支笔,再让盒子自己合并成1个,笔数自然变成5支,嚯,当时孩子眼睛"唰"的就亮了!
零基础入门要准备啥工具?
别慌,工具真的超简单!先说手机就能搞定的:
免费APP推荐:像KineMaster、FlipaClip这些剪辑软件,自带基础动画功能
电脑党必备:万能的PPT其实就能做简单动画,进阶可以用万彩动画大师
手残党救星:直接去教育网站下载现成模板改数字就行
不过要我说啊,刚开始别追求高大上的软件,拿张白纸裁成卡片,用手机拍定格动画才是王道,我之前带学生做天平平衡实验,就是用便利贴画砝码,一帧帧移动着拍,效果比电脑做的还直观。
手把手教你五步创作法
1、确定核心等式:比如要讲"5元=10个5角",先把这个等式写在画面中央
2、设计动态元素:左边画纸币,右边画硬币,纸币要能拆分成硬币的动画
3、控制时间轴:每个转换步骤保持3秒左右,太快看不清,太慢会犯困
4、添加引导标记:用箭头指明转换方向,颜色要鲜艳但不能刺眼
5、配上解说字幕:quot;看哦,1张5元慢慢变成10个闪闪发光的5角硬币啦"
记得去年教师节,我给三年级做"等量代换"课件,用会跑的胡萝卜和小白兔做素材,本来枯燥的题目变成动画片,孩子们居然主动要求多做几道题,你说神不神奇?
五大常见翻车现场避坑指南
元素太多眼缭乱:一次只演示一个等式,别搞全家福
颜色搭配辣眼睛:主色调别超过3种,推荐蓝黄配色最醒目
动画速度像开火箭:关键步骤要设置暂停按钮
字体小成蚂蚁腿:至少用28号字,老人家看了都不费劲
音效突然吓死人:别用刺耳提示音,轻柔的"叮咚"声最合适
我同事老张就吃过亏,他做的分数转换动图用了摇滚乐当背景音,结果孩子们光顾着抖腿,压根没看数学内容,所以说啊,配乐这事真得悠着点。
进阶秘籍:让动图会说话
想让作品更出彩,试试这几个妙招:
1、添加拟人化元素:让数字自己说话,quot;8"掰成两个"4"时配上萌萌的"我要变身啦"
2、设置互动环节:在转换关键帧插入选择题,选对才能继续播放
3、生活场景植入:用超市购物、分零食这些日常情境做背景
4、错题演示功能:故意展示错误转换过程,让孩子来找茬
上周我在教面积守恒时,做了个会哭会笑的几何图形,当图形被拆分时它假装哭,重组后马上破涕为笑,孩子们看得哈哈大笑,知识点反而记得特别牢。
素材网站安利时间
伸手党看这里!这几个网站直接拿素材:
教育类动图库:ClassDojo的资源中心(免费!)
数学元素图库:MathsBot的插图生成器
卡通人物素材:VectorStock的教育专题
音效大全:Freesound的儿童音效分类
不过说实在的,现成素材用多了会限制创意,我建议新手先用纸笔画草稿,扫描进电脑再加工,这样既有个人特色又接地气,就像做手账那样,边玩边学才有意思嘛。
最后叨叨两句:做数学动图最忌讳完美主义!刚开始做得丑没关系,关键是让孩子看懂,就像我第一回做的分数动画,苹果切得歪七扭八,可学生们反而觉得特别真实可爱,教育的本质是传递思维,不是选美大赛,动手做起来才是硬道理,你说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