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讲到底要讲什么?很多新手第一次听到要面对评委讲课,脑子可能嗡的一声就懵了,别慌,咱们先来掰扯清楚试讲的核心——不是要把所有知识讲完,而是要展示你的教学能力,就像你去餐厅试菜,厨师不会把整本菜单都做一遍,而是挑几个招牌菜展示手艺对吧?
第一步:备课就像搭积木
选知识点要像挑西瓜——找那些拍起来声音清脆的,初中数学课本里,二次函数图像、勾股定理证明、平行线判定这些章节特别适合试讲,为啥?因为这些内容既有知识性又有互动性,比如画抛物线的时候能让学生动手描点。
举个栗子:去年我帮小王准备《等腰三角形性质》试讲,专门设计了用A4纸折纸找对称轴的环节,结果评委老师说这个设计让他们想起自己刚教书时的样子,你说这印象分能不涨吗?
第二步:教案要像剧本
别以为写教案是走形式!好教案就像导航地图,得标清楚每个转弯的位置,建议用这个模板:
1、导入环节(3分钟):用生活场景引入,比如讲相似三角形时放张埃菲尔铁塔照片
2、新知讲解(8分钟):边讲边写板书,重点公式用彩色粉笔
3、随堂练习(5分钟):准备两种难度的题目
4、总结布置作业(2分钟)
这里有个坑要注意!很多人把时间卡得太死,结果中途卡壳,建议每个环节预留1分钟弹性时间,就像炒菜留点余温,菜才不会凉。
第三关:现场教学像打太极
站上讲台那刻,记住三个关键词:眼神、手势、移动,别像电线杆杵在讲台上,适当走到学生中间(虽然试讲时可能没有真学生),有次看到个老师讲坐标系时,把自己当成人肉原点满教室走,评委都乐了。
提问技巧要学淘宝客服——多开放少封闭,别总问"对不对?",换成"小明说X轴上的点纵坐标都是0,你们觉得呢?",这时候停顿3秒很重要,给空气留点思考的时间。
第四招:板书设计像拼图比赛
见过把黑板写成论文摘要的吗?密密麻麻的字看得人眼晕。好的板书要像思维导图,左边写概念,右边画图示,下面留块空白给临时补充,用不同颜色标重点,但别整成彩虹糖包装纸——三种颜色最多了。
突然想到个真实案例:去年有个老师讲《圆的面积公式》,用磁铁把圆形纸片拆成扇形拼成长方形,这个动态板书设计直接让评委给出全场最高分,所以说啊,教具用得巧,效果翻倍好。
第五式:应急处理像打地鼠
准备再充分也难免出状况,这时候反应能力就是加分项,记得有次公开课,多媒体突然黑屏,我立马抓起粉笔:"正好咱们回归原始,看老师手绘抛物线!"结果这个临场应变后来成了教研组经典案例。
常见突发状况应对清单:
- 讲错知识点 → 先肯定学生质疑,再自然纠正
- 时间不够 → 砍掉非重点环节,保证完整结尾
- 忘词 → 把问题抛给学生:"这个结论是不是刚才我们推导的?"
最后说点掏心窝的话
试讲这事儿吧,就跟学骑自行车似的,刚开始总怕摔跤,多练几次就找到平衡感了,别老想着要惊艳全场,教学本质是人与人的交流,有时候真实比完美更打动人,我到现在都记得第一次试讲时声音发抖的样子,结果反而有评委夸"很有新老师的青涩感"。
对了,最近流行说"松弛感",放在试讲里就是七分准备三分临场,就像你去相亲,把家底背得滚瓜烂熟反而显得刻意,适当留点即兴发挥的空间,说不定会有意外惊喜,下次试讲前,不妨对着镜子说三遍:"我是来讲课的,不是来演话剧的。"保准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