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发现没?每次发数学卷子的时候啊,学生要么低头装鸵鸟,要么疯狂翻书找公式,这时候要是直接开始念答案,不出三分钟全班都能睡倒一片,讲评试卷这事儿,真不是对着答案照本宣科那么简单!
第一个问题来了:讲评前到底要做啥?
举个真实的例子吧,上周王老师把全班的几何题错误率统计出来,发现平行线判定这道题居然有70%的人栽跟头,这时候要是闷头讲题就完蛋了,得先摸清楚大家为什么错——是定理没背熟?还是辅助线不会画?
做好这3件事特别关键:
1、提前统计错题分布(用Excel拉个数据透视表超方便)
2、给错误分类贴标签(计算失误?概念混淆?方法错误?)
3、挑出最具代表性的3-5道题(别贪多,重点突破才有效)
第二个灵魂拷问:怎么让课堂不冷场?
上次听李老师上课可有意思了,讲到应用题时突然掏出个买菜用的电子秤:"假设这袋苹果3斤要18块..."全班立马来精神了,说白了就是要把题目场景化,你想想看:
- 用学生最近追的明星举例子(比如用易烊千玺的行程算追星时间)
- 把坐标系比作地铁线路图(新街口站到鼓楼站不就是坐标移动嘛)
- 拿手机游戏里的升级经验套用函数关系(升级需要的经验值曲线)
第三个关键点:处理错题要有新套路
千万别让学生把错题本抄成"罚写本"!我试过这招效果贼好:让同桌互相出变式题,比如原题是"求等腰三角形周长",改编成"已知周长和底角求腰长",具体可以这样做:
1、错题医院诊断法(让学生扮演医生给错题开药方)
2、一题三变训练(改数字/改条件/改问题方向)
3、建立错题进化链(把错题按周为单位追踪改进)
第四个隐藏关卡:心理建设不能少
有个现象特别有意思:考得好的学生反而更不愿意听讲评,这时候得玩点新花样,
- 让进步最大的学生当"解题侦探"(分析自己突破的关键点)
- 设置"找茬小分队"(故意在板书里留错误让学生挑)
- 玩概念接龙游戏(前一个人说"勾股定理",下个人要接相关知识点)
第五个实战技巧:个性化辅导怎么搞
去年带毕业班时发现,用便利贴做即时反馈特别管用,比如在某个学生卷子上贴:"辅助线画这里是不是更香?"、"计算器按错键了吧老铁",记住这三个原则:
红笔批改要克制(划重点别整成满江红)
留白艺术要讲究(在关键步骤处画个问号引发思考)
符号系统要统一(三角形代表概念错误,圆圈代表计算失误)
最后说点掏心窝的话
见过太多老师把试卷讲评变成"大型处刑现场",其实完全能变成"升级打怪现场",有次我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在试卷上做"成长印记",结果期末复习时他们自己都说:"原来我进步了这么多啊!"
讲评试卷说到底就是场师生配合的探案游戏,老师当导演,学生当主演,错题就是待破解的谜题,别总想着填鸭式灌输,多设计点互动环节,时不时来点小幽默(比如把做错题说成"脑子打了个盹"),你会发现那些数学符号都能跳起舞来。
对了,最近在尝试用短视频讲错题,把解题过程拍成15秒小剧场,学生们居然自发组建了"错题翻拍大赛",这届孩子真是玩着就把知识给消化了,所以说啊,教学这事儿,关键得跟上时代的节奏,你说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