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说到广东高中数学的教辅书啊,最近后台老有同学私信问我:"大佬啊,我现在连课本都搞不定,到底该买哪些书啊?" 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个事儿,先说好了哈,我不是卖书的,纯属个人经验分享,你们看完要是觉得有用就点个收藏,没用的话...呃,那也没办法(摊手)。
---分割线
第一个问题:广东高中数学教材到底长啥样?
别笑!真有高二学生跑来问我:"老师,我们用的到底是人教A版还是苏教版啊?" 来来来,敲黑板划重点:
1、必修1-5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A版教材(封面是蓝白配色的)
2、选择性必修1-3是紫色封面,同样是人教A版
3、听说2023年开始有些学校试点新教材,但整体框架没大变
举个真实案例:我去年教过的一个东莞学生,死活不信教材改版,结果考试发现立体几何的例题顺序全变了,所以啊,买教辅前先确认教材版本,别当冤大头!
---分割线
第二个灵魂拷问:教辅书怎么选才不踩雷?
这里要分三种情况来说:
【基础薄弱型】
推荐《教材完全解读》(王后雄主编)
为什么?因为它会把课本例题掰开了揉碎了讲,就像有个老师坐在旁边给你一对一辅导,有个深圳的学妹跟我说,她用这本书三个月,月考从40分蹦到75分。
【中等生突破型】
《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广东专版必须拥有姓名!
不过要注意,2024年的新版把导数部分单独做了专题强化,这可是广东卷最爱考的难点,偷偷告诉你们,今年高考最后那道导数的变形题,在五三的B组练习题里能找到原型。
【学霸冲刺型】
《高考数学你真的掌握了吗?》系列
这本书有多狠?我认识的一个珠海重点中学的数学老师,直接拿它当校本教材用,特别是函数与导数的分册,去年押中了一道12分的大题模板。
---分割线
第三个关键点:工具书要不要买?
这里有个血泪教训!去年有个汕头的同学花298买了本《高中数学公式大全》,结果发现和学校发的《学业水平考试指导》内容重复了80%...
我的建议是:
1、必备《中学数学用表》(广东教育出版社)——才15块钱!
2、自制错题本比任何工具书都管用
3、善用教材附录的公式表,别小看这个免费资源
---分割线
第四个争议话题:网课配套教材值得买吗?
这事儿得分人,比如某知名网课平台的《高频考点精讲》,确实把参数方程讲得特别透彻,但隔壁班有个同学跟风买了全套,到现在塑封都没拆...
我的观点是:
✅ 如果你已经在上对应网课,配套教材能起到1+1>2的效果
❌ 单纯冲着"网红推荐"去买,大概率要吃灰
---分割线
最后说点掏心窝子的话,见过太多学生买书如山倒,做题如抽丝,其实真正重要的不是买了多少本书,而是把一本好书吃透,就像我当年备战高考,把《真题全刷》反复做了三遍,每遍用不同颜色的笔做标记,最后书都翻烂了,但效果比买十本新书都好。
对了,最近发现个新现象:很多同学开始用ipad做题,但我还是坚持纸质书更有"题感",你们有没有发现?用纸质书做题的时候,更容易在脑子里形成知识框架,这可能跟触觉记忆有关?这个观点可能有人不认同,欢迎来评论区battle(笑)。
突然想起来,上周还有个家长问我:"老师,听说XX中学内部有自己编的教材,我们要不要托关系买?" 这里统一回复:完全没必要!广东高考命题组早就明确说过,所有考点都不会超出课标范围,与其追求神秘资料,不如老老实实把课本例题搞懂,真的,信我!
(突然沉默)啊对了,差点忘了说件事——最近很多书店在清仓旧版教材,千万别贪这个便宜!去年课改后,概率统计部分增加了全概率公式,旧版教材根本没有这个内容,你省那几十块钱,可能要在高考丢十几分,这笔账怎么算都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