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本怎么梳理的
嘿,家人们!今天咱来唠唠小学数学课本到底咋梳理的,你是不是一提到给娃梳理小学数学课本就头大?别慌,且听我细细道来。
一、为啥要梳理课本呢?
先想想,这小学数学课本知识点又多又杂,要是不梳理,孩子学起来就像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咱梳理好了,孩子学习就有条理,能知道先学啥后学啥,哪个是重点,哪个得好好琢磨,比如说,整数加减法没学好,那后面更复杂的四则运算肯定也得“栽跟头”,而且啊,梳理课本还能帮咱发现孩子哪里没掌握,好“对症下药”,及时查漏补缺。
二、梳理前的准备
咱得先把课本都收集齐咯,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本都不能少,再准备几个笔记本,不同年级的用不同本,方便记录,还有啊,得有支好使的笔,写起来顺溜。
三、按年级梳理
1、一年级:这时候主要就是认识数字、简单的加减法,像数的认识,咱就带着孩子一个一个看,从 0 到 100,让他知道每个数字长啥样,代表啥意思,加减法呢,就通过摆小棒、数水果这些方法教,直观又好理解,孩子算 3 + 2,咱就拿 3 根小棒,再拿 2 根,然后一起数,就知道是 5 了。
2、二年级:开始接触乘法口诀和简单的图形了,乘法口诀可是个“重头戏”,得让孩子背得滚瓜烂熟,咱可以编点口诀歌,唱着唱着就记住了,图形这块,像长方形、正方形,就找家里的东西对照着看,桌子面是长方形,魔方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样孩子一下子就明白了。
3、三年级:有了除法和更复杂的图形知识,除法刚开始学的时候,孩子可能不太懂平均分啥意思,咱就拿苹果举例,6 个苹果平均分给 3 个人,每人分几个,这么一演示,他就懂了,图形这块,开始学周长和面积了,用绳子围一围图形,算算周长,再用小方块摆一摆,看看面积是多少,孩子就能搞清楚。
4、四年级:小数、分数闪亮登场啦,小数的认识,就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像超市里的商品价格,很多都是小数,分数呢,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用实物演示,孩子好接受,还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些图形的性质,也得好好讲讲。
5、五年级:方程和因数倍数来了,方程对于孩子来说有点抽象,咱就用天平的原理来解释,等式两边一样重,就像天平平衡一样,因数倍数这块,通过分组来理解,12 个人分组,每组人数不一样,这就是 12 的因数,孩子慢慢就能明白。
6、六年级:主要是比例和圆柱圆锥这些立体图形,比例就让孩子找找生活中的反比例、正比例关系,像路程和速度就是反比例,圆柱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用模型切一切、拼一拼,孩子就能直观地看到是怎么来的。
四、知识点整理方法
1、思维导图法:以一个年级或者一个单元为单位,把主要的知识点写成一个大标题,然后分支展开,比如三年级下册“面积”这个单元,中心写“面积”,然后分支可以是“长方形面积”“正方形面积”“面积单位的换算”等,每个分支再细分小知识点,这样一目了然。
2、表格法:对于一些相似的概念,用表格对比就很清楚,比如质数和合数,咱就列一个表格,左边写质数的定义、例子,右边写合数的定义、例子,孩子一看就明白区别了。
3、笔记法:把课本上的重点内容、例题、公式啥的抄下来,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和例子,比如在整理圆柱体积公式的时候,把公式写下来,旁边画个圆柱图,标注上半径、高等,再写个求圆柱体积的例题,这样复习的时候很方便。
五、怎么利用梳理好的课本呢?
1、预习:让孩子提前看看下一个学期要学的大概内容,心里有个底,比如预习四年级的内容,知道要学小数了,就可以提前在生活中留意小数的应用。
2、复习巩固:平时学完一个单元或者一个阶段,就拿出来看看,把知识点串一串,做做题,检查自己掌握了多少,考试前更是得好好翻翻,查漏补缺。
3、拓展提升:如果孩子学有余力,根据梳理的内容找一些拓展的题目或者知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比如学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就可以找一些证明的方法,拓宽思维。
咱只要用心去梳理小学数学课本,孩子的数学学习肯定会越来越顺溜,就像给孩子铺了一条清晰的路,他走起来轻松,咱也放心,大家赶紧试试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