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如何找规律图形初中
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初中数学里一个挺有意思也有点挑战性的话题——怎么找规律图形,你是不是一看到那些图形就头大,心里嘀咕:“哎呀妈呀,这规律咋找啊,脑袋都要大了!”别慌,听我慢慢给你唠唠,说不定听完你就恍然大悟了呢。
咱先想想,啥叫规律图形啊?就是一组图形里,每个图形都有它独特的变化规则,可能是形状、数量、大小、位置这些方面在变,就像搭积木,每次搭的都不一样,但肯定有个搭建的小窍门,这就是规律啦。
那找规律有啥用呢?用处可大了去了!考试的时候,遇到这种题要是能快速找出规律,那分不就到手了嘛;生活中,像装修房子贴瓷砖,设计个有规律的图案,是不是瞬间高大上?还有玩一些益智游戏,找规律也是关键技巧,学会找规律,那真是走遍天下都不怕,哈哈开个玩笑,至少数学考试不用愁啦。
方法一:观察形状变化
咱先从最直观的形状入手,比如说这一组图形:△、○、□、△、○、□……你瞅瞅,是不是很简单,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就这么循环着来,这就属于形状有规律的变化,周期是 3,遇到这种,咱就把一个完整的循环周期圈出来,然后看题目问的是第几个图形,用数字除以周期,余数是几,就对应周期里的第几个图形,比如问第 10 个图形,10 除以 3 余 1,那就是第一个图形,也就是三角形啦。
再举个例子,有这么一串图形:◇◇◆◇◇◆◇◇◆……这里呢,是两个白色菱形加一个黑色菱形重复,那要是想知道第 20 个图形,20 除以 3 余 2,余数是 2,说明第 20 个图形是这个小组合里的第二个,就是白色菱形咯。
方法二:关注数量增减
除了形状,图形的数量变化也很关键,看这一组:★、★★、★★★、★★★★……星星数量一个劲儿往上加,每次多一个,这时候咱就可以总结出规律,第 n 个图形里星星的数量就是 n 个,如果题目问第 5 个图形有几个星星,直接把 5 往规律里一套,就有 5 个星星啦。
还有一种情况,像●○○、●○○●、●○○○○、●○○○○●……圆点不变,圆圈数量依次加 1,而且隔一个图形多一个圆圈,遇到这种稍微复杂点的,咱就把图形分成两部分看,圆点始终是 1 个,重点看圆圈数量的变化,找到和序号的关系就行,比如第 6 个图形,6 是偶数,那就有 3 个圆圈(因为是从 2 开始,每次加 1),再加上 1 个圆点,一共 4 个图形元素。
方法三:留意大小改变
有时候图形的大小也会有规律,比如说,一个小正方形逐渐变大,边长从 1 厘米、2 厘米、3 厘米……这么递增,要是问第 4 个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咱先根据边长规律算出边长是 4 厘米,再按正方形面积公式一算,面积就是 16 平方厘米啦。
再比如,有一组同心圆,半径依次减半,最外圈半径是 8 厘米,往里第二圈就是 4 厘米,第三圈是 2 厘米,要是求某一圈的周长,先确定它对应的半径,再用圆的周长公式就能搞定。
方法四:重视位置移动
图形的位置变化也不能忽视,像一个简单的方块从左往右平移,每次移动一格,或者一个三角形顺时针旋转,每次转 90 度,对于平移的,就看移动的方向和距离,数清楚格子就行;旋转的话,明确旋转中心、方向和角度,按规则去判断转到哪个位置。
假设一个小笑脸从坐标原点出发,先向上平移 3 个单位,再向右平移 2 个单位,问它现在在哪儿,咱就在纸上画个坐标轴,按照规则一步步挪过去,最后它就到(2,3)这个位置了。
方法五:综合多种变化
更头疼的是,好多图形是各种变化搅和在一起的,比如一个图形序列,形状在变,数量也在变,位置还不固定,这时候别慌,一项一项分析,先按形状分组看看有没有规律,再研究每组里数量和位置的变化,把它们分开捋顺了,再整合起来考虑。
就说有这么一组图形,外面是不同形状的框(方形、圆形、三角形循环),里面装着不同数量的小黑点(1、3、5、7……奇数递增),框还带着阴影和空白交替出现,咱先看框形状,方形对应奇数点且有阴影,圆形对应奇数点没阴影,三角形对应偶数点有阴影,要判断下一个图形啥样,先把形状循环找出来,再看点的数量和阴影规则,一步步推导。
方法六:利用对称与重复
有些图形有明显的对称特征,或者部分图形重复出现,像蝴蝶图案,左右两边对称,那找规律的时候就只看一边就行,另一边照着对称原则复制,要是有一组图形是 A、B、A、C、A、B、A……这样重复的,只要记住重复顺序,就能轻松应对相关问题。
呢,找规律图形这活儿,就是个细心活、耐心活,多练、多观察,见的图形多了,自然就有感觉了,遇到难题别死磕,换个角度试试,说不定灵感一下子就来了,大家加油哦,把这找规律的本事拿下,数学考试咱就又能多拿几分啦!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刚接触这部分内容的新手小白们,让你们不再害怕找规律图形,以后做题就跟玩似的!要是还有啥不懂的,随时来问我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