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讨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以下是关于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有效讨论的详细指南:
一、讨论前的准备
1、明确讨论目标:教师在展开小组讨论前要明确提出如何讨论,讨论什么,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以明确地提出:“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你认识了哪些人民币?是怎样认识的?”。
2、合理组建学习小组: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时,不能放任自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素质和特点,合理组建学习小组,以前后两座四人一组或同桌两人为一组。
3、挖掘教材,设计探究活动:数学教材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要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把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点挖掘出来,组织探讨活动,在教学计算4+1=?时,可以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
二、讨论中的引导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问题,在教学“加法”时,可以通过表演场景让学生感知加法的含义。
2、明确分工,人人参与:小组内各成员要有具体的明确分工,如小组讨论的组织人、记录人、资料员、首席发言人等,在解决“怎样安排小明才能用最短的时间做完这些事情?”的问题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小组讨论。
3、控制节奏,避免混乱:教师要注意控制好讨论的节奏和内容,避免讨论变成“混乱”,教师应具有较强的控制课堂气氛的能力,根据孩子们的素质,选择有效的讨论方式和有意义的问题。
1、全班交流,分享成果:讨论结束后,可以让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全班同学共同分享讨论成果,在教学“长短”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学生就说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法。
2、总结评价,鼓励创新:教师应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在教学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时,教师肯定学生的这些分类方法是对的,并引导学生得出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能进行不同的分类。
四、讨论中的注意事项
1、学生是否知道讨论什么:教师在出示一些问题后,要确保学生对要讨论的问题有清晰的认识,避免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2、学生是否真正参与讨论: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而不是只有少数尖子生在回答。
3、讨论的问题是否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时,要确保问题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讨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教师在实施讨论教学时,应注意明确讨论目标、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挖掘教材设计探究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明确分工人人参与、控制节奏避免混乱、全班交流分享成果以及总结评价鼓励创新等方面,还应注意学生是否知道讨论什么、是否真正参与讨论以及讨论的问题是否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等问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