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楼小学位于城西教育核心区,多年来凭借扎实的数学基础教育在家长群体中形成良好口碑,作为专注观察本地教育发展的教育研究者,笔者通过实地走访与数据分析,梳理出该校数学教学的三大特色。
教学团队呈现"双高"特征
该校数学教研组14名教师中,特级教师占比21%,硕士学历覆盖率达到65%,组长王立娟老师带领团队开发的《思维进阶十二讲》校本课程,已获市级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教师每周参与跨校教研的频率保持在2-3次,与实验二小、外国语附小建立常态化教学交流机制。
课程设计突破传统框架
区别于单纯刷题模式,该校实施"3+2+X"课程体系:每周3节国家课程夯实基础,2节拓展课程强化思维训练,X代表自选项目式学习,在四年级"菜市场里的数学"实践课中,学生通过调研物价波动制作折线图,将平均数、统计等抽象概念转化为具象认知,这种教学方式使该校学生在全市数学应用能力测评中连续三年保持前五名。
分层辅导体现教育温度
针对不同学习进度学生,教师采用"彩虹进度条"可视化管理系统,蓝色段学生通过"数学门诊"获得个性化指导,红色段学生可加入"思维攀登营",五年级家长李女士反馈:"孩子从抗拒数学到主动参加数独社团,老师定制的6周专项训练方案起了关键作用。"
家长选择学校时需注意,该校实施"零基础入学",但强调学习习惯培养,每日20分钟计算训练、每周思维导图作业等要求,需要家庭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从近年升学数据看,该校毕业生在初中数学衔接测试中,逻辑推理模块得分率高出区平均12个百分点。
笔者认为,钟楼小学的数学教育优势在于实现了知识掌握与思维发展的平衡,其教学成果既体现在省级数学竞赛23人次的获奖记录上,更反映在学生持续发展的学习力中,建议关注孩子长期发展的家庭,可预约该校每月第三周的家长开放日进行深度了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