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撰写教学论文不仅是职业发展的需求,更是提升课堂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从选题方向到写作实践,提供具体方法,帮助教师将日常教学经验转化为高质量研究成果。
一、精准选题:从教学痛点切入
选题需具备现实意义与创新性,建议围绕以下方向展开:
1、课堂问题诊断:小学高年级分数应用题解题障碍的归因分析”,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常见错误类型,结合认知心理学理论提出干预策略。
2、教学工具创新:设计教具或数字资源(如几何图形动态演示课件)并验证其有效性,形成《数学游戏在低段计算教学中的实证研究》类课题。
3、跨学科融合:探索数学与劳动教育、艺术课程的结合点,如“测量知识在校园种植活动中的实践应用”。
二、研究方法:注重实证与数据
避免纯理论阐述,建议采用:
行动研究法:以某单元教学为周期(如“角的度量”单元),设计前测→教学干预→后测的对比实验,收集学生作业、访谈记录等过程性证据。
案例追踪法:选取典型学生(如数学焦虑儿童)进行6-12个月的持续观察,记录其学习行为变化。
某教师在研究“数形结合思想培养”时,对48名学生进行解题路径分析,发现使用图示法学生正确率提升27%,该数据成为论文核心支撑。
三、写作规范:突出教学专业性
1、文献综述:重点引用近5年《数学教育学报》《课程·教材·教法》等核心期刊成果,避免罗列陈旧理论。
2、框架设计:采用“问题描述—理论依据—实践过程—效果验证”四段式结构,例如在探究“乘法分配律教学难点”时,先呈现学生作业错误样本,再结合APOS理论设计概念建构活动。
3、数据可视化:用双轴折线图对比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走势,用词云图呈现学生课堂反馈高频词,提升论证说服力。
四、发表策略:提升学术影响力
- 优先选择被知网收录的期刊,如《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与管理》
- 在“研究局限”部分客观说明样本量、周期等因素,如:“本研究受疫情影响,实践周期缩短至8周,后续将开展跨校验证”
- 参与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年度论文评选,获取同行评议意见
个人观点:真正优秀的数学教学论文诞生于批改作业时的灵光乍现,产生于教研组讨论时的思维碰撞,建议建立教学问题日志,每周记录2-3个典型课堂现象,这些鲜活素材经过系统梳理后,就是最具生命力的研究课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