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公开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了确保导入的效果,教师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并采用多样化的方法,以下是对小学数学公开课导入方法的详细阐述:
一、导入原则
1、吸引力原则:注意力是学习的先导,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导入环节应充分利用具体、形象、直观的事物或谈话,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的思维紧跟教师的节奏。
2、趣味性原则:导入时的语言应风趣幽默、生动形象,方式新颖有趣、多样化,通过生动活泼的举例,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新知的活动中。
3、针对性原则:新课导入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教材、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不同时间,选择不同的方法,避免只图表面的热闹,追求形式花样,甚至故弄玄虚。
二、导入方法
猜谜语导入
方法描述:利用小学生喜欢猜谜语的特点,设计相关的数学谜语作为导入。
示例:在讲五年级的“观察物体”时,先请学生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学生很容易猜出来是耳朵,然后老师进一步解释,引出观察物体的新课内容。
讲故事导入
方法描述:通过讲述与数学内容相关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示例: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以讲一个“分饼”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途中遇到一位卖饼的老人,通过故事中猪八戒分饼的过程,引出分数基本性质的学习。
生活实例导入
方法描述: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
示例:在教学“小数的认识”时,可以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去过超市购物吗?在那里你会见到什么样的数字?”然后引导学生说出价格标签上的数字,从而引出小数的概念。
游戏导入
方法描述:设计与数学内容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体验数学知识。
示例:在教学“左右”时,可以设计一个“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教师发出口令,如“伸出你的左手”、“抬起你的右脚”等,学生根据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这个游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左右的概念,还能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性。
情境模拟导入
方法描述:创设与数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数学知识。
示例: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以模拟超市购物的情境,准备一些玩具水果和标有价钱的卡片,让学生扮演顾客和收银员的角色进行购物,这样的情境模拟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复习旧知识导入
方法描述:通过复习与新课内容相关的旧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示例:在教学“两位数加法”时,可以先复习“整十数加法”的知识,通过提问和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已学知识,然后自然过渡到两位数加法的学习。
三、实施建议
1、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教师在备课时应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确保导入内容与新课内容紧密相关,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多样化导入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避免单一化和模式化。
3、注重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导入环节的活动,通过互动和交流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4、及时反馈调整:在实施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参与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导入策略。
四、活动实施方案(以“年月日认识”为例)
活动名称 | “年月日认识”公开课活动 |
活动背景 | 提升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
活动目标 | 1. 增加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2. 提升小学生数学学科素养。 3. 加强家长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
与安排 | 1. 选题与安排: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数学题目作为公开课教材,确保题目涵盖各个年级的教学内容。 活动每月进行一次,每次活动以一个典型的数学题目为中心。 |
活动形式与流程 | 1. 活动可以利用线上平台进行,也可以选择在学校教室内进行实地教学。 |
预期效果 | 1. 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显著提升。 2. 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得到增强。 |
小学数学公开课的导入需要遵循吸引力、趣味性和针对性原则,并采用多样化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多样化导入方法、注重学生参与以及及时反馈调整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