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精炼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设定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核心在于聚焦学生成长、清晰可衡量、简洁易操作,一份简短有效的目标,是教学成功的起点,它像一盏明灯,指引课堂的方向,让每一步教学都落到实处。
精炼目标的三大关键点:
直指核心素养:
含糊目标:“学生学会计算”。
精炼目标: “学生能熟练口算20以内加减法,准确率达95%以上”。
聚焦关键能力: 避免泛泛而谈,紧扣当堂课或单元的核心知识点与技能。
示例:
明确可观测、可测量:
模糊目标:“学生理解图形特征”。
精炼目标: “学生能正确识别并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特征(各4条边、4个直角)”。
使用行为动词: 选择“能说出”、“会计算”、“可解决”、“能举例”等具体动词,清晰描述学生应达到的行为结果。
设定具体标准: 尽可能包含数量、速度、准确率等可衡量的指标。
示例:
简短务实,避免空泛:
冗长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兴趣,掌握分类方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精炼目标: “学生能按不同标准(如颜色、形状)对给定物品进行正确分类”。
一句话概括: 力求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述核心期望,一课或一个小单元的目标,通常1-2条足矣。
紧扣教学内容: 目标必须与本课教授的具体内容(如“认识人民币”、“两位数乘一位数”)紧密挂钩,拒绝“假大空”。
示例:
避开常见误区:
教师中心化: 目标应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而非教师行为(如“教会学生...”)。
过程描述代替结果: 目标要呈现最终达成的能力或理解,而非学习活动的过程(如“学生通过操作学具探索...”)。
内容堆砌: 目标不是知识点清单,而是对知识点掌握程度的期望表述。
大而全: 贪多求全导致目标模糊,失去指导意义,一课一得,重点突出。
实例对比:
欠佳目标: “学习认识钟表,培养学生时间观念。” (模糊、不可测、含教师行为)
精炼目标: “学生能准确认读钟面上的整时和半时(如3:00, 9:30),并能用语言描述。” (具体、可观测、学生中心)
关键在于: 始终问自己——这节课结束,希望学生具体能做什么、知道什么、理解什么?用最简洁的语言,将这份明确的期望写下来,别让目标变成摆设,让它真正成为驱动有效教学的引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