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数学巧算怎么算?家长必看实用指南!
二年级数学,计算是重点,看着孩子吭哧吭哧掰手指、列竖式,速度慢还容易出错?别急!巧算方法就是打开高效计算大门的钥匙,掌握它们,孩子算得快、算得准,数学兴趣自然来!
核心法宝一:凑整法 - 让加法减法变轻松
-
加法凑整: 遇到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相加,先把它们凑成整十整百,再加剩下的。
- 例子:
38 + 15 = ?
38 差 2 40,把 15 拆成 2 和 13:
38 + 2 = 40
,40 + 13 = 53
。
这样算:38 + 15 = 38 + (2 + 13) = (38 + 2) + 13 = 40 + 13 = 53
- 例子:
-
减法凑整: 减数接近整十、整百时,把它凑整,多减了再加回来。
- 例子:
72 - 19 = ?
19 接近 20,先减 20:72 - 20 = 52
,但多减了 1(因为 20 - 19 = 1),所以要加回 1:52 + 1 = 53
。
这样算:72 - 19 = 72 - (20 - 1) = (72 - 20) + 1 = 52 + 1 = 53
- 例子:
核心法宝二:基准数法 - 处理接近的数
当几个加数都比较接近同一个数(基准数)时,用这个方法最省力。
- 例子:
48 + 49 + 52 + 51 = ?
这几个数都接近 50。
48 比 50 少 2,49 比 50 少 1,52 比 50 多 2,51 比 50 多 1。
先算 4 个 50 是50 x 4 = 200
。
再算多多少、少多少:(-2) + (-1) + (+2) + (+1) = 0
。
结果就是 200 + 0 = 200。
核心法宝三:带符号“搬家”法 - 灵活调整顺序
在只有加减法的算式中,可以带着数字前面的“+”号或“-”号,调整计算顺序,让计算更简单(通常先算能凑整的)。
- 例子:
56 + 24 - 16 + 44 = ?
观察发现 56 和 44 能凑成 100,24 和 16 有关系。
调整顺序:(56 + 44) + (24 - 16)
先算56 + 44 = 100
再算24 - 16 = 8
100 + 8 = 108
核心法宝四:巧妙分组法 - 化整为零
把算式中的数重新分组组合,让每组更容易计算。
- 例子:
18 + 27 + 32 + 23 = ?
把 18 和 32 放一组(都能凑整),27 和 23 放一组(相加是整十)。
(18 + 32) + (27 + 23)
= 50 + 50
= 100
核心法宝五:变减为加 - 利用减法性质
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有时把减法合并计算更简单。
- 例子:
100 - 25 - 15 = ?
可以看作减去 25 和 15 的和:100 - (25 + 15) = 100 - 40 = 60
核心法宝六:数位拆分法 - 各个击破
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计算再组合。
- 例子:
47 + 16 = ?
拆开:47 = 40 + 7, 16 = 10 + 6
先算整十数:40 + 10 = 50
再算个位数:7 + 6 = 13
最后合并:50 + 13 = 63
让孩子爱上巧算的小贴士:
- 生活联系: 购物算钱、分发零食、计算步数... 都是练巧算的好机会!“买本子花了28元,铅笔花了12元,一共多少?想想怎么算最快?”
- 游戏化练习: 玩“巧算接龙”(一人出题,另一人用巧算答,再出下一题)、巧算卡片游戏、限时口算挑战。
- 鼓励探索: 同一道题问问孩子:“还能想到别的巧方法吗?” 鼓励不同思路,
98 + 75
可以凑 100 (98+2) 再算 100+73,或者用基准数 100 (100+75-2=173)。 - 重视理解: 让孩子当小老师讲解他的计算过程,为什么这样拆?为什么这样凑?理解透了才能灵活运用。
- 循序渐进: 从简单例子开始,熟练掌握一种方法再学下一种,多练习巩固是关键。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标明确要求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而巧算正是提升运算速度和准确性的高效途径,与其让孩子在重复机械的竖式中消耗热情,不如把这些生动有趣的巧算技巧融入日常练习,当孩子发现“原来可以这样快!”时,数学的乐趣和自信也就随之而来,熟能生巧,多练多用,计算难题自然迎刃而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