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题意是第一步。 拿到填表格的数学题,别急着动笔,仔细读题,弄清楚题目要求填写什么内容?表格的行和列分别代表什么意思?题目中给出了哪些已知信息?把这些关键点圈出来,心里有底才能开始。
观察表格结构很重要。 表格通常由行(横排)和列(竖排)组成,行和列交汇的地方就是格子,需要填写答案,看清楚行标题和列标题是什么,它们定义了每个格子数据的含义,行标题是“姓名”,列标题是“语文成绩”、“数学成绩”,那么交叉的格子就需要填写对应姓名学生的各科分数。
寻找规律是关键方法。 很多填表格题目,数据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或规律,常见的规律有:
- 横排规律: 同一行中,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的数字可能有加减乘除的关系,每一行的第一个数加第二个数等于第三个数。
- 竖列规律: 同一列中,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数字可能遵循某种运算规则,每一列的数字依次递增2。
- 整体规律: 有时需要观察整个表格,数据可能像乘法口诀表一样有行列对应的乘积关系,或者是某种对称分布。
- 利用已知数推算: 题目通常会给出一些格子里的数字,这些就是突破口,看看这些已知数相邻的格子(上下左右),或者同行同列的格子,是否能根据可能的规律计算出未知数。
从已知信息入手,逐步填写。 找到规律后,从题目给出的已知数字开始填起,优先填写那些周围已知信息多、容易确定的格子,某个格子所在的行和列都有已知数,并且规律明确(如求和或求差),那么这个格子就很容易算出来,填好一个,可能就为填写旁边的格子提供了新的已知信息,这样一步步推进。
填完检查不可少。 全部填完后,一定要代入你发现的规律,把每一行、每一列都重新检查一遍,看看按照你填的数字,规律是否依然成立?计算结果是否和已知数一致?这一步能帮你发现可能的计算错误或规律判断失误,简单的验算能大大提高正确率。
举个简单例子: 假设有一个3x3的表格,要求填写空白处,已知: 第一行:2, 4, ? 第二行:5, ?, 15 第三行:?, 10, ?
观察发现,每一列似乎存在规律,看第一列:2, 5, ? ; 第二列:4, ?, 10; 第三列:?, 15, ?。
- 第二列:已知4和10,如果规律是递增,中间可能是7(4+3=7, 7+3=10?),但看第三列只有一个15,规律不明显。
- 换个思路看行:第一行2,4,? 可能是乘法(2x2=4, 4x?);第二行5,?,15 明显5x3=15,那么中间很可能是5x2=10?但这样第二列就是4和10,规律不明。
- 再观察整体:发现对角线?或者数值跨度?尝试竖列:第一列2到5,差3;第二列4到10,差6;第三列?到15,规律不明显。
- 看行和?第一行2+4=6,那么第三格可能是某个数使和为特定值?题目没给总和。
- 更常见的可能是行内运算:第二行5, ?, 15,15是5的3倍,那中间数可能是5的2倍?10,这样第二列就是4和10,差6,那么第一列2,5,? ,差3,所以第三行第一格可能是5+3=8?再看第三行:?,10,? ,第二格是10,如果按列规律(第一列差3:2,5,8;第二列差6:4,10,16?但题目第三行第二格是10,矛盾了)。
- 重新审视第二行:5, ?, 15,也可能是加法:5 + ? = 15, =10。确认:5 + 10 = 15。
- 现在表格变成: 第一行:2, 4, ? 第二行:5, 10, 15 第三行:?, 10, ?
- 观察第二列:4, 10, 10,规律?可能是先增后平?不太像,看行:第一行2,4,? ,发现第二行是5,10,15,即每个数都是行号(假设第一行为1)乘以5?不对(2,4不是1x5,2x5),发现第二行每个数都是第一个数5的倍数:5x1=5, 5x2=10, 5x3=15。
- 那么第一行可能是:第一个数2,然后2x2=4,那么第三格是2x3=6? 填入6。
- 第三行:第一个数?,第二个数是10,如果规律是每行第一个数乘以行号(假设第一行行号1,第二行2,第三行3)?第一行2x1=2(对),第二行?x2=10? =5?但第二行第一个已知是5,5x2=10(第二格),5x3=15(第三格),符合。
- 第三行:第一个数假设为X,X 1 = X (第一格), X 2 = 10 (第二格), X * 3 = ? (第三格)。
- 由第二格 X * 2 = 10, X = 5。
- 那么第三格就是 5 * 3 = 15。
- 最终表格: 第一行:2, 4, 6 第二行:5, 10, 15 第三行:5, 10, 15
- 检查:每行都满足 第一个数 1, 第一个数 2, 第一个数 * 3。 规律成立,第三行第二格题目要求是10,我们填了10,符合,第三行第一格是5,第三格是15。
(例子结束)
遇到困难时: 如果卡住了,试着换一个观察角度,横着看没规律,就竖着看;或者看看对角线的数有没有关联;再或者,算算每一行或每一列的和、差、积是不是有特点,有时题目给的提示词也很关键,和”、“差”、“积”、“倍数”等。
给家长的小建议: 辅导孩子时,重点引导他们去观察和发现规律,而不是直接告诉答案,可以问:“你看这一行(或这一列)给出的数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个已知数能帮我们算出旁边哪个格子?”,鼓励孩子大胆猜测,然后用计算去验证猜测是否正确,培养这种探索和验证的思维习惯,比单纯做对一道题更有价值。
掌握填表格的方法,不仅能解决数学题,更能锻炼孩子的观察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这些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大有用处,个人认为,耐心引导孩子发现数据间的联系,享受破解规律的乐趣,是提升数学思维很有效的一个途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