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上好初中数学模型课,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1、抓教材处理
理解教材地位:教师应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弄清与前后知识的联系,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中,教师不是直接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归纳出来,而是通过折纸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
设计教学情境:利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通过实际问题如服装店利润计算、旅游团门票费用等,让学生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抓知识形成
重视概念和公式的教学:在教学中,应注重数学的概念、定义、公式、法则、定理的形成过程,这是数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例如在学习“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时,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强调知识的实际应用: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抓学习节奏
合理安排课堂节奏:数学课没有一定的速度是无效学习,教师应在课堂中保持适当的节奏,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4、抓问题暴露
及时反馈和解决典型问题:在数学课堂中,通过提问和板演,及时获取学生的问题反馈,对于典型问题和普遍性问题应及时解决,遗留问题也应有针对性地补救。
5、抓课堂练习
精心设计练习题目:课堂练习时间每节课大约占1/4~1/3,有时超过1/3,这是对数学知识记忆、理解、掌握的重要手段,教师应精心选择题目,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6、抓解题指导
培养解题策略:在解决问题类教学中,应凸显从策略上帮助学生提升解题能力,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模型,检验结果,解释问题。
7、抓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强化数学模型思想:在教学中,应注重在建立、认识、运用模型的三个阶段强化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通过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领悟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8、组织兴趣小组
发展建模能力:通过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建模能力,通过《有理数的加减法》的教学,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9、发挥信息技术优势
整合多媒体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多媒体资源,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易懂,通过Authorware课件演示三角函数的动态生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思维能力。
要上好初中数学模型课,教师需要从教材处理、知识形成、学习节奏、问题暴露、课堂练习、解题指导、数学思维方法训练、兴趣小组活动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