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家长在辅导孩子数学作业时,常常会感到困惑:明明题目不难,孩子却总是卡壳,低年级数学注重的是建立思维习惯,而不是单纯追求答案正确,作为一位长期关注儿童数学思维发展的教育者,我想分享几点实用方法。
第一步是引导孩子慢下来读题,许多孩子题目没读完就急着动笔,往往忽略关键信息,家长可以带着孩子用手指着文字逐字阅读,每读一句就停顿一下,问问孩子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小明有8个苹果,小红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苹果?”读第一句时就该让孩子明白小明有8个,读第二句知道小红有5个,最后问的是总数。
第二步是用画图把抽象变具体,研究表明,视觉化能帮助孩子理解数学关系,例如遇到“树上原来有10只鸟,飞走了3只,又飞来2只”这类题目,可以教孩子画简笔画:先画10个小圆圈代表鸟,划掉3个表示飞走,再添加2个表示飞来,这样就把文字转化成了可视化的过程。
第三步是列出算式,当孩子通过画图理解题意后,鼓励他们用数字和符号表示过程,以上题为例,孩子可能会写出10-3+2,这个步骤很重要,它是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
第四步是计算并核对,许多孩子计算粗心,家长可以教他们用反向验算,比如加法用减法验证,减法用加法验证,同时要注意单位是否需要转换,像“米”和“厘米”的换算就经常被忽略。
最后一步是回归原题,要求孩子把算出的答案放回题目中,看看是否合理,如果算出来“一共有-5个苹果”,孩子就能发现自己可能哪里出错了。
每个孩子的思维特点不同,有的孩子对图形敏感,有的对语言描述理解更快,家长要多观察,找到适合孩子的理解方式,重要的是培养孩子有条理的思考习惯,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他们答案,数学思维就像搭积木,基础打好了,后面的学习就会越来越轻松。
我个人认为,小学阶段的数学辅导,关键不在教孩子解多少题,而在培养他们面对问题时的思考方式,耐心引导比催促指责更有效,让孩子保持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比短期内做对几道题重要得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