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长发现,孩子进入小学后,数学逐渐成了一块“难啃的骨头”,面对抽象的符号、复杂的逻辑关系,孩子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失去信心,作为家长或教育陪伴者,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帮助他们。
数学学习的关键在于建立扎实的基础和正向的学习体验,低年级时,数与形的结合非常重要,用积木、水果等实物帮助孩子理解加减法,比单纯背诵口诀有效得多,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购物时让孩子计算金额、烘焙时一起称量材料,都能无形中培养孩子的数感。
到了中高年级,应用题和初步的几何概念成为重点,这时,引导孩子读题、理解题意比急于计算更重要,可以鼓励他们边读题边画出关键信息,或用简单图形把问题可视化,有时孩子不会做题,只是因为没读懂题目在问什么。
及时肯定孩子的努力比单纯强调结果更有意义,一句“你今天很专注”比“你怎么又错了”更能维护学习动力,如果孩子反复在同一类题目上出错,往往意味着某个基础概念没打通,需要回头巩固,而不是一味刷题。
我个人认为,每个孩子都能学好数学,只是需要找到适合他的方法和节奏,多一些耐心,把数学变成探索和游戏,孩子的改变会悄然发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