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发现孩子上了小学后,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反复讲解的题目还是出错,计算慢,应用题不理解……这确实让人着急,但数学学习不是“笨”或“聪明”可以简单解释的,更多是方法、习惯和信心的问题,作为家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孩子逐步改善。
别急着批评,先建立孩子的信心,孩子数学成绩暂时落后,很容易产生“我学不好数学”的自我否定,这时候,指责只会加重他们的畏难情绪,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题目开始,让他们重新体验“成功解出题目”的成就感,一点点建立自信,找回一年级的口算题,让孩子快速完成并给予肯定,这种方法往往比强行攻克难题更有效。
扎实巩固基础是关键,数学知识连贯性很强,如果前面的知识点没有掌握,后面学习会更吃力,建议和孩子一起梳理教材,找出薄弱环节,逐个击破,如果乘法口诀不熟练,那就每天花十分钟专项练习;如果进退位加减法常出错,就多做类似的基础题,把基础打牢,后续学习才能更顺畅。
把数学变得有趣味性,很多孩子觉得数学枯燥,我们可以借助一些趣味数学视频、数学游戏或生活实例来激发他们的兴趣,购物时让孩子计算金额、烘焙时一起称量材料,这些都是生动的数学实践,通过可视化和互动性强的方式,孩子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关于视频学习资源,选择时请注重内容的质量和老师的讲解方式,好的数学视频应该条理清晰、语言生动、循序渐进,能够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建议家长先观看一部分,确认适合自己孩子的理解水平再共同学习,视频可以重复观看,这对理解慢的孩子尤其友好。
请保持耐心,孩子的转变需要时间,也许短期内看不到明显飞跃,但只要方法得当、持续鼓励,他们会慢慢跟上进度,每个孩子的学习节奏不同,重要的是让他们保持对数学的好奇心而不是恐惧感。
我个人觉得,小学数学差距往往不是智力问题,而是信心和方法的问题,家长放平心态,多鼓励、少比较,找到适合孩子的路径,他们一定会进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