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中,找等量问题是解决应用题的关键步骤之一,等量关系是指两个或多个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通过找出这些关系,可以建立方程来求解问题,下面将详细介绍如何在初中数学中找到等量问题:
1、抓住关键句,寻找等量关系
关键词汇:题目中常常包含一些关键词汇,如“等于”、“比……多”、“比……少”、“是……的几倍”等,这些词汇往往暗示着等量关系的存在。“小明和小红共收集了100个字”就提示了等量关系。
分析句子结构:仔细阅读题目,理解每个句子的含义,特别是描述数量关系的句子。“某班有女生38人,比男生的2倍多4人”,可以将这句话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女生人数 = 男生人数 × 2 + 4。
2、运用数量关系式建立等量关系
常见数量关系式: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式,如工作效率 × 工作时间 = 工作总量、单价 × 数量 = 总价、速度 × 时间 = 路程等,如果题目描述的是某个具体问题的情景时,可以利用这些公式来构建等量关系。
应用实例:假设题目中提到“甲车速度为每小时38千米,两车相遇时,它们走过的路程之和等于总路程237千米”,可以设乙车速度为X,得到等量关系式:(38 + X)× 3 = 237。
3、根据图形或线段图找等量关系
几何问题的可视化:对于几何问题,通过画出线段图、面积图等可视化工具,直观地展示出各个部分之间的数量关系,解梯形面积问题时,可以通过梯形面积公式(上底 + 下底)× 高 ÷ 2 建立等量关系。
应用实例:假设题目中提到“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9平方米,它的长是4米”,可以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长 × 宽 = 面积”,列出方程4x = 19。
4、应用代数思想抽象化处理
未知量的表示:把未知量用字母表示,并根据题意列出方程,通过运算求解。“已知甲车速度为每小时38千米,两车相遇时,它们走过的路程之和等于总路程237千米”,可以设乙车速度为X,得到等量关系式:(38 + X)× 3 = 237。
抽象化处理: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为数学表达式,利用代数方法求解。“小红骑车以每小时10km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返回时因事绕路而行,比去时多走了8km,虽然速度增加到每小时12km,但比去时还是多用了10分钟”,可以设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x km,列出方程 x/10 + 1/6 = (x + 8)/12。
5、利用不变量原则列方程
不变量的分析:分析题中的不变量,利用不变量来列方程。“某车从甲地到乙地计划每小时行35千米,6小时到达,实际提前2小时到达”,尽管时间和速度发生了变化,但甲乙两地的距离不变,可以列出方程 (6 - 2)x = 35 × 6。
应用实例:假设题目中提到“学校五年级一班有36人,二班有37人;一、二、三班共有108人”,可以用文字表示等量关系:一班 + 二班 + 三班 = 总数,列出方程 36 + 37 + x = 108。
6、利用总量等于各个分量之和原则列方程
分量与总量的关系:利用总量等于各个分量之和的原则列方程。“某农场有400公顷小麦,前三天每天收割70公顷小麦,剩下的要在2天内收割完,平均每天要收割小麦多少公顷?”可以列出方程 70 × 3 + y = 400。
应用实例:假设题目中提到“铸造车间共有工人86人,若每人每天加工A种零件15个或B种零件12个或C种零件9个,应怎样安排加工三种零件的人数,才能使加工后的零件按3个A种零件,2个B种零件和1个C种零件配套?”可以列出方程 x + 5x/6 + 5x/9 = 86。
7、抓住同一量找等量关系
同一量的分析:有些题目中尽管其他情节发生了变化,但叙述前后都指向同一量,这个量前后相等。“某车从甲地到乙地计划每小时行35千米,6小时到达,实际提前2小时到达”,尽管时间和速度发生了变化,但甲乙两地的距离不变,可以列出方程 (6 - 2)x = 35 × 6。
应用实例:假设题目中提到“商店原有74千克水果糖,又运来25千克,卖了一天以后还剩下63千克”,可以列出方程 74 + 25 - x = 63。
8、根据题目叙述的事理找等量关系
顺叙题目的分析:对于顺叙题目,边读题目边将其提炼成文字叙述等式。“学校开展植树活动,五年级植树50棵,比四年级植树棵数的2倍少4棵,四年级植树多少棵?”可以列出方程 2x - 4 = 50。
应用实例:假设题目中提到“商店原有74千克水果糖,又运来25千克,卖了一天以后还剩下63千克”,可以列出方程 74 + 25 - x = 63。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上述方法,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注意事项和建议:
审题的重要性:解题前要认真审题,找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和隐含条件。
关键词的识别:学会识别题目中的关键词汇,如“一共”、“比……多”、“比……少”等,这些词汇往往暗示着等量关系的存在。
图形的应用:对于几何问题,画出线段图、面积图等可视化工具,有助于直观地理解问题。
公式的熟练应用:熟练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式和计算公式,如工作效率 × 工作时间 = 工作总量、单价 × 数量 = 总价等。
不变量的利用:分析题中的不变量,利用不变量来列方程,简化解题过程。
同一量的分析:有些题目中尽管其他情节发生了变化,但叙述前后都指向同一量,这个量前后相等。
顺叙题目的提炼:对于顺叙题目,边读题目边将其提炼成文字叙述等式,有助于快速找到等量关系。
找等量问题是解决初中数学应用题的关键步骤之一,通过抓住关键句、运用数量关系式、根据图形或线段图、应用代数思想、利用不变量原则、总量等于各个分量之和原则以及抓住同一量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找到等量关系并建立方程求解问题,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具体问题的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技巧,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