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看到应用题就头疼,题目长,条件多,感觉无从下手,解应用题有诀窍,掌握了正确的方法,速度自然就快了。
第一步:慢审题,快做题
审题是关键,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环节,不要急着动笔,先把题目从头到尾读两遍。
- 圈出关键词:把问题中涉及的数量、关系、单位用笔圈出来,增加了”、“降低到”、“是…的几倍”、“比…多多少”等。
- 找出等量关系:这是核心,题目中必然隐藏着一个或多个不变的等量关系,可能是路程=速度×时间,也可能是总价=单价×数量,或者是工作量=工作效率×时间,找到它,就找到了列方程的钥匙。
- 用符号表示未知数:明确题目要求的是什么,设为x(或y),如果有多个未知量,尽量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去表示其他量。
第二步:画图或列表,让思路可视化 尤其是行程、工程、浓度问题,把文字转化成图形或表格,抽象的关系就变得一目了然。
- 行程问题:画线段图,标出起点、终点、速度、时间、相遇点,关系立刻清晰。
- 工程问题:把总工作量看作单位“1”,列表格梳理效率、时间、工作量之间的关系。
- 利润、浓度问题:列出已知的各个分量,如成本、售价、利润、溶质、溶剂、溶液,它们之间的计算公式就是等量关系。
第三步:精准设元,构建方程
根据找到的等量关系,用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把等式写出来。
- 检查方程两边的单位是否一致,确保等式的合理性。
- 方程列出后,再次核对题目中的每一个条件是否都已用上,如果漏掉条件,方程很可能列错。
第四步:细心计算,快速求解
解方程的过程要仔细,避免在简单计算上失分,熟练掌握移项、合并同类项、去分母等基本技能。
第五步:验根作答,一步到位
解出未知数的值后,一定要做两件事:
- 检验:将结果代入原方程,看等式是否成立,要检查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意义,比如人数不能是小数,时间不能是负数。
- 完整作答:答案要带上单位,并且是针对题目问题的最终答案,清晰明了。
个人观点
在我看来,解应用题的“速度”从来不是靠题海战术硬逼出来的,它来源于清晰的思路和正确的习惯,把“慢功夫”下在审题和找关系上,后面的“快”才是水到渠成,每次做题,都把上述步骤变成一种本能,你会发现,再遇到应用题,心里就有底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