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在做数学配图题时常常不知所措,掌握几个关键步骤,就能帮助孩子轻松应对这类题目。
第一步:先观察图片,找出数学信息
引导孩子把图片当成一个“数学故事”来看,图中有什么?是苹果、小动物,还是几何图形?鼓励孩子用笔轻轻圈出关键元素,图上画了3只兔子,又来了2只,这就是在讲述加法的故事,重点是找出“数字”和“变化”,这是解题的基础。
第二步:把图片信息转化成数学语言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孩子需要把看到的画面,用数字和符号表达出来,树上原来有5只鸟,飞走了3只,孩子就应该写出“5 - 3”,这个过程,是连接具体形象和抽象运算的桥梁。
第三步:列出算式,仔细计算
根据第二步列出的算式,认真计算出结果,提醒孩子注意运算符号,检查数字是否抄写正确,计算能力是基础,需要平时扎实练习。
第四步:把答案放回图中验证
得出答案后,让孩子对照图片,看看结果是否符合图意,如果算出来“还剩4只鸟”,就看看图上是不是正好有4只,这一步能帮助孩子养成检查的好习惯。
给家长的几点建议:
- 耐心引导提问:多问孩子“你看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变化?”,而不是直接告诉答案。
- 鼓励孩子讲出来: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讲述图片中的数学故事,这能极大促进理解。
- 从生活实际出发:平时吃水果、分玩具时,都可以用实物进行类似的“配图”练习。
数学配图题旨在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数学思维,作为陪伴者,我们最重要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信心和恰当的引导,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数学的乐趣,从而真正理解而不仅仅是算出答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