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教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关系到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态度,以下是关于如何引入初中数学概念的详细探讨:
1、实例引入
生活现象:通过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现象引入数学概念,如利用温度计或收入与支出的关系来引入正负数的概念,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具体物品:使用学生熟悉的具体物品来引入概念,例如利用地图上的地理位置引入有序数对的概念,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2、故事引入
历史故事:结合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来引入新概念,如讲述希勃索斯因坚持真理而被处死的故事来引入无理数,这种方法不仅能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趣味故事: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或情境引入新概念,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可以讲述我国古代《周髀算经》中记载的勾股定理的历史,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
3、实验引入
动手实验: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体验和发现数学概念,如通过画不同圆的活动来引出圆的定义,这种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实践能力,使概念更加深刻。
观察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引入新概念,例如通过切割几何体来引入截面的概念,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从具体的现象中抽象出数学概念。
4、类比引入
旧知联系:将新概念与学生已经学过的旧知识进行类比,如类比小学里的分数来定义分式,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对比分析:通过对比新旧概念的异同来引入新概念,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时,可以类比一次函数的概念,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区分不同的概念。
5、设疑引入
提出问题: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如提问如何测量教学大楼的高度,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
设置悬念:通过设置悬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相似的概念时,可以提问学校里大树的高度,这种方式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6、数形结合引入
图形变换:利用图形的动态演示来引入新概念,如通过观察平行四边形的变化来引入菱形的定义,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从直观上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数形转化:通过数与形之间的转化来引入新概念,例如通过绝对值、相反数等概念的引入来理解函数中的数形结合,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数与形之间的联系。
7、直接引入
简洁明了:对于内涵简单、外延清晰的概念,可以直接给出定义,如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等,这种方法能够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逐步深入:在直接引入的基础上,逐步深入讲解概念的性质和应用,如有理数、实数的概念,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概念。
8、体验情境引入
情境创设:创造与新知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新概念,如通过观察坐电梯的人来引入平移的概念,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抽象概念。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新概念,例如在学习概率时,可以通过模拟抛硬币的游戏来引入概率的概念,这种方式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9、矛盾引入
知识冲突: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来引入新概念,如通过方差的出现来解释平均数和中位数无法区分数据稳定性的问题,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问题解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引入新概念,例如在学习无理数时,可以通过解决数不够用的问题来引入无理数的概念,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新概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0、动态图形引入
图形变化:利用图形的动态演示来引入新概念,如通过观察三角形内角和的变化来引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从动态的角度理解静态的概念。
动画演示:通过动画的形式来展示概念的形成过程,例如通过演示圆的滚动来引入圆周角的概念,这种方式能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在引入初中数学概念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引入方法。
- 引入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
- 引入后应及时总结和巩固,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
- 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需求。
初中数学概念的引入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灵活运用多种方法,通过实例引入、故事引入、实验引入、类比引入、设疑引入、数形结合引入、直接引入、体验情境引入、矛盾引入和动态图形引入等多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教师在引入过程中应注意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及时总结和巩固,以提高教学效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