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临界生是指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成绩波动较大,处于及格线边缘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往往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潜力,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导致成绩不稳定,针对这一群体,教师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他们提高数学成绩,从而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一、做好数学临界生的调查摸底工作,进行归类分析
通过对历次考试成绩及平时的调查摸底,筛选出数学临界生的名单,并按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归类分析,建立档案,可以将数学临界生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失衡偏科型:这些学生在小学就有偏科现象,到了初中则更加明显,他们只把学习当作玩玩具一样,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也不明白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是需要培养的,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导致学生仅凭狭隘的学习兴趣学习,结果是数学基础较弱,成绩不理想,到后来,这些不理想的成绩愈加使人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最终凭借某些强项学科的高分,勉强跻身于数学临界生的行列。
2、惰性型:自恃聪明,觉得比别人聪明,就以为可以不必像别人那样认真努力、勤奋刻苦,可以比别人轻松就拿到好成绩,即使与别人落下了一段距离,也认为可以轻易赶上,其次是老师家长的迁就,肯定他们聪明已成为大家的定向思维,所以对其要求不知不觉放宽了,特别是一些细节上,放松了规范要求,这些“自恃”和“迁就”的后果养成了他们懒惰、不自觉、习惯差的习惯,正应验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说法。
3、桎梏型:将行为习惯的遵规守纪延续到了学习和思考上,这就桎梏了数学思维的角度、广度、深度,也限制了学习方法的灵活性、多样性、创造性。
二、关注临界生的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指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自己的品质、智力、能力等感到怀疑并作出过低评价所产生的心理感受,其实质是自我否定,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中学生尚处于心理发展不稳定的年龄阶段,自我否定容易引起感情情绪的巨大波动和思想观念的急剧变化,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
2、抑郁心理:抑郁心理是指中学生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失调症,是中学生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相对一后进生,临界生有更大的学业和精神压力,更高的自我期望;相对于优生,他们又智力平平,学习基础、能力等又逊色不少,他们在学习中更容易产生失败感,经常陷入自轻自贱的抑郁情绪中。
三、激发临界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帮助临界生摆脱临界状态,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发现优点:教师要善于发现临界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他们的进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临界生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设定目标:帮助临界生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使他们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和动力,目标可以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可以是每次考试进步几分,长期目标可以是考上理想的高中。
3、改进方法:指导临界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教会他们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等。
四、提供个性化辅导
针对临界生的不同情况,教师需要提供个性化的辅导:
1、基础知识薄弱型:对于基础知识薄弱的临界生,教师要加强对他们的基础知识训练,帮助他们打好基础,可以通过课后辅导、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2、学习方法不当型:对于学习方法不当的临界生,教师要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教会他们如何做笔记,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等。
3、心理障碍型:对于存在心理障碍的临界生,教师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可以通过谈心、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
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临界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尤其是临界生,通过与临界生多交流、多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班级的学习氛围对临界生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影响,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班级氛围,让临界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支持,可以通过组织班级活动、开展合作学习等方式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七、家校合作
家庭的支持对临界生的学习也非常重要,教师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临界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家访、电话联系等方式,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在帮助临界生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也要引导临界生进行自我反思,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
初中数学临界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心血和努力,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相信能够有效帮助临界生提高数学成绩,实现全面发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