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策略 | 具体做法 | 作用 |
激发兴趣 | 1.创设情境: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生活场景或故事,引出数学问题,如讲解几何图形时,可描述建筑物中的形状。 2.开展活动:组织数学游戏、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 | 1.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2.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减少畏难情绪,为培养思维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
夯实基础 | 1.重视概念理解:深入剖析每个数学概念的内涵、外延及适用条件,确保准确掌握。 2.加强公式推导:理解公式的由来和推导过程,而非死记硬背,如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 | 1. 为思维发展提供坚实的知识支撑,只有基础扎实,才能更好地进行思维拓展和深化。 2.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从基本概念和公式的推导中学会严谨的思考方式。 |
多角度思考 | 1.一题多解训练: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如求解几何问题时,可用综合法、分析法等。 2.图形变换与分析:对于图形问题,从不同角度观察、旋转、平移图形,寻找多种解题思路。 | 1. 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创新能力,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迅速找到切入点。 |
注重练习 | 1.精选习题: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习题,涵盖各种题型和难度层次,避免盲目刷题。 2.错题分析与总结:建立错题本,分析错误原因,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定期复习。 | 1. 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速度。 2. 从错题中吸取教训,避免再次犯错,同时不断优化解题方法和思维方式。 |
培养逻辑推理 | 1.学习推理方法:掌握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等方法,并运用到解题中,如证明几何定理。 2.分析解题思路:在做练习题和试卷时,注重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 | 1. 使学生具备严谨的思维品质,能够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论证。 2. 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在面对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时,能够运用逻辑推理逐步求解。 |
探索问题本质 | 1.深入追问:遇到问题不满足于表面答案,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理和规律,如研究函数图像变化的本质。 2.对比分析:将相似或相关的问题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加深对问题本质的理解。 | 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钻研精神,提高对数学问题的洞察力。 2.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形成系统的思维网络。 |
营造学习氛围 | 1.选择环境:选择一个安静、整洁、干扰少的学习环境,有利于集中注意力。 2.合作学习:与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互相讨论、交流问题,共同提高。 | 1. 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促进学生专注学习和积极思考。 2.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互动,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点,拓宽自己的思维边界。 |
学好初中数学思维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激发兴趣、夯实基础、多角度思考、注重练习、培养逻辑推理、探索问题本质以及营造学习氛围等,这些策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能够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