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案的编写需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下是一份详细的初中数学教案模板,包括了表格形式的设计,以便更好地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 掌握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 1. 经历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过程 | 1. 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
2. 理解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和相关性质 | 2. 通过观察与实际操作,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 2.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3. 弄清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 3. 在数与形结合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4. 掌握直线的平移法则简单应用 | 4. 通过合作学习,认识数学是根据实际的需要而产生发展的观点 |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
5. 能应用本章的基础知识熟练地解决数学问题 | 5. 通过练习和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 5.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 教学难点 |
初步构建比较系统的函数知识体系 | 对直线的平移法则的理解,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
三、教学准备
1、教材:初中数学教科书(具体章节)
2、教具:多媒体课件、数轴模型、温度计图片等
3、学具:练习本、课本、计算器
四、教学过程
环节 | 时间 | 内容与活动 | ||||||
导入新课 | 5分钟 | 通过实例温度计上数字的意义,引出数学中也有像温度计一样可以用来表示数的轴,它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数轴。 | ||||||
讲授新知 | 15分钟 | 1. 介绍数轴的定义 2. 讲解数轴的三要素 3. 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 ||||||
探究新知 | 10分钟 | 问题1: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 问题2:这些数在数轴上如何表示? | ||||||
小组讨论 | 10分钟 | 学生分组讨论以上问题,并尝试举例说明正数和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
练习巩固 | 10分钟 | 教科书第5页练习 例1:求8, -8, -的绝对值。 | 2.5 | + | -3 | -3 | . | |
课堂小结 | 5分钟 | 围绕以下两点进行师生共同交流: 由于实际问题中存在着相反意义的量,所以要引人负数,这样数的范围就扩大了; | ||||||
布置作业 | 5分钟 | 教科书第7页习题1.1 第1,2,4,5(第3题作为下节课的思考题) |
五、板书设计
1、:数轴及绝对值
2、定义:数轴、正数、负数
3、例题:求解绝对值
4、小结:数的范围扩大,正负数概念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实例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新知和探究新知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表现出较好的学习积极性,在练习巩固环节,部分学生对于绝对值的计算还存在困难,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针对性练习,小组讨论环节的时间安排可以更加紧凑,以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以上教案模板,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