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 | 具体方法 | 注意事项 |
基础夯实阶段 | 确保基础知识掌握:了解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如一年级需掌握1到10各数的认识、写法和加减法等,针对孩子的学习进度,有目的地进行辅导,例如孩子在学习100以内加减法时,可通过购物找零、计算家庭开支等生活实例帮助其巩固知识。培养良好书写习惯:每天安排5分钟时间,让孩子写数字和数学符号“+-×÷1234567890=”,记时并鼓励工整书写,根据进步情况给予表扬。 | - 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根据其接受能力调整辅导进度和方法。 - 避免过度强调成绩,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
思维拓展阶段 | 加强口算练习:一年级主要练习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二年级和三年级练习乘法和除法;四年级练习一数乘两数的口算等,让孩子记住常见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关系等。开展思维训练活动:如让孩子在生活中运用和观察数学,提高读题速度和分析能力,遇到难题时,引导孩子深入分析题目的每一个条件,养成良好解题习惯。 | - 口算练习要循序渐进,注意记录完成时间和正确率,以评估效果。 - 思维训练要结合实际生活,避免过于抽象和理论化。 |
习惯养成阶段 |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帮忙计算商品价格、思考购买方案等,设置小问题让孩子自己寻找答案,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强调认真审题:要求孩子仔细阅读题目,圈出关键词,理解题意后再作答,避免因粗心或误解题意而出错。 | - 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要长期坚持,家长要耐心引导。 - 审题习惯的养成需要反复强调和监督。 |
能力提升阶段 | 鼓励多种解题方法:遇到难题时,不局限于列算式解答,可尝试举例子、画图、讲道理等方式,拓宽孩子的解题思路。建立错题本:将孩子的错题整理成册,定期复习,分析错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再次犯错。 | - 多种解题方法的探索要在孩子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避免盲目追求多样性。 - 错题本的整理要注重质量和效果,而非数量。 |
心理建设阶段 | 树立自信心:当孩子取得进步或做出正确答案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克服畏难情绪:对于孩子害怕的难题,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将其分解成小步骤,逐步解决,让孩子感受到难题并非不可逾越。 | - 鼓励要具体、真诚,避免空洞的赞美。 - 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时,要注重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
辅导小学生做数学题需要家长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基础知识的巩固、思维能力的拓展、良好习惯的养成、解题能力的提升以及心理建设等,通过科学合理的辅导方法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帮助孩子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和成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