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具体内容 |
选题 | 关注热点与兴趣:从日常教学、学生问题或教育改革热点中寻找灵感,如新课标下的教学方法、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等。 评估可行性:考虑研究时间、资源、自身能力等因素,确保能完成研究,若学校资源有限,可选择无需复杂设备或大量资金的课题。 明确研究问题:将选题细化为具体、可研究的问题,如“小组合作学习对初中生数学成绩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 |
查阅文献 | 广泛收集资料:利用图书馆、学术数据库、互联网等,查找与课题相关的学术论文、著作、研究报告等。 整理与分析:对文献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了解已有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等,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已有研究在某一教学方法的应用上存在不足,可作为自己研究的切入点。 做好引用记录:在查阅文献过程中,要准确记录文献的来源、作者、发表时间等信息,以便在研究中引用。 |
制定研究计划 | 确定研究目标:明确研究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如探索某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效果、分析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并提出解决策略等。 选择研究方法: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特点,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如调查研究法(问卷、访谈)、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 规划研究步骤:将研究过程分为若干阶段,并确定每个阶段的任务和时间节点,如第一阶段进行文献研究,第二阶段开展问卷调查,第三阶段进行数据分析等。 |
实施研究 | 收集数据:按照选定的研究方法和计划,收集相关数据,如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信息,通过测试成绩分析学生的数学水平变化等。 记录过程:在研究过程中,要及时、准确地记录研究的实施情况、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为后续的研究分析和报告撰写提供依据。 |
数据分析与讨论 | 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编码,使其便于分析,将问卷数据录入电子表格,对测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等。 数据分析:运用适当的统计方法或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关系,如计算平均数、标准差、相关性系数等,进行 t 检验、方差分析等。 结果讨论:结合数据分析结果,与已有研究进行对比和讨论,分析研究结果的意义、价值和局限性,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
撰写研究报告 | 结构清晰:一般包括标题、关键词、引言、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与分析、参考文献等部分。 内容详实:在报告中要详细阐述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过程和结果,用数据和事实说话,避免空洞的描述和主观臆断。 语言规范:使用准确、简洁、通顺的语言表达,注意学术规范和格式要求。 |
成果应用与推广 | 实践应用: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 分享交流: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发表论文、举办讲座等方式,与同行分享研究成果,接受专家和同行的评议和建议,进一步扩大研究成果的影响力。 |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