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辅导孩子做小学数学题时,家长和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帮助孩子理解和解决问题,以下是一些有效的解题方法和策略:
1、形象思维方法
实物演示法:利用身边的实物来演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使数学内容形象化,数量关系具体化,通过实物演示解决“三个小朋友见面握手”的问题。
图示法:借助直观图形来确定思考方向,寻找思路,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几何图形和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2、列表法
- 运用列出表格来分析思考、寻找思路、求解问题的方法叫做列表法,这种方法清晰明了,便于分析比较、提示规律。
3、验证法
- 用不同的方法验证答案的正确性,如减法用加法检验,加法用减法检验等,代入检验也是常用的方法,通过将结果当条件进行逆向推算来验证。
4、对照法
- 根据数学题意,对照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名词、术语的含义和实质来解题,这种方法有助于训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正确理解、牢固记忆、准确辨识。
5、公式法
- 运用定律、公式、规则、法则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公式法简便、有效,但要求学生对公式、定律、规则、法则有一个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并能准确运用。
6、综合法与分析法
综合法:从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出发,选择两个相互关联的已知条件,求出一个新问题,再逐步求解其他问题。
分析法:从问题入手,找出解答这个问题需要的两个条件,再逐步递推,直到所找的条件都是已知条件为止。
7、假设法与倒推法
假设法:对于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未知数的应用题,先假设要求的两个或几个量相等或同一种量,然后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
倒推法:从应用题的最后结果出发,运用四则运算的互逆关系,从后向前推,一步步推算出问题的答案。
8、消元法与对应法
消元法:在较复杂的应用题中,设法消去一个要求的量,再求出另一个量,进而求出消去的量。
对应法:寻求并利用已知条件之间及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之间的某种对应关系或对应数量的变化情况来解题。
9、图解法与演示法
图解法:应用线段或其他图形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问题表示出来,使问题具体、形象、易懂。
演示法:对于那些不容易理解和分析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利用身边现成的东西进行演示。
10、转化法与类比法
转化法:变换一种方法或改变思考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把问题转换成一个与他有关的问题来思考。
类比法:运用已有的知识,经过联想一个其他类似的、熟悉的问题,用熟悉的方法来解答所需解答的问题。
11、代换法与参数法
代换法:在解应用题时,先用一种量代替另一种量,从而简化问题。
参数法:对于数量关系比较复杂或已知条件较少的应用题,设而不求的参数作为已知条件来列方程。
12、枚举法
- 根据问题的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一一列举问题的答案,或者把问题分为不重复、不遗漏的有限种情况,通过一一列出这些情况加以解决。
在辅导孩子做小学数学题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培养兴趣:让孩子对数学产生兴趣是关键,可以通过动手操作、丰富感性认识等方式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认真倾听:培养孩子认真倾听的习惯,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题目和解题思路。
鼓励探索:鼓励孩子自己探索解题方法,即使他们开始时可能做得不够好,也要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支持。
耐心引导:在孩子遇到困难时,要耐心引导他们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辅导孩子做小学数学题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策略,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家长和老师也要保持耐心和信心,相信孩子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练习一定能够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