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接导入法
1、适用场景:适用于简单的知识点或学生已经有一定基础的内容。
2、具体示例:在教授“两步加减法应用题”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的应用题是几步计算的呢?”当学生回答“一步”后,教师接着问:“那你们想不想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呢?”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二、以旧引新导入法
1、适用场景:当新知识与旧知识有紧密联系时,通过复习旧知识来引出新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2、具体示例:在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时,可以先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求多几”的问题,然后将题目稍作改动,变成“求少几”的问题,作为尝试题让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新课。
三、趣味导入法
1、猜谜语导入
适用场景: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具体示例:在讲五年级“观察物体”时,先请学生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学生猜出是耳朵后,教师进一步解释观察角度的问题,进而引入新课。
再如:在讲三年级的“年、月、日的认识”时,老师说:“老师带来一件东西,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服,每天给它脱一件,年底剩下一张皮。”然后结合日历,让学生认识年、月、日。
2、讲故事导入
适用场景:故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具体示例: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以讲一个“分饼”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途中遇到卖饼的老人,猪八戒觉得分到的饼太少,老人不断重新分饼,最后猪八戒以为自己吃多了,教师通过这个故事引出问题:“猪八戒真的吃多了吗?”从而引入新课。
3、游戏导入
适用场景: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具体示例:在教低年级的加减法时,可以设计一个“数字接龙”的游戏,教师先说出一个数字,然后让学生依次说出下一个数字,通过这个游戏来复习数字的顺序和加减法运算。
4、情境导入
适用场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或故事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问题的存在,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
具体示例:在教“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创设一个超市购物的情境,教师说:“同学们,我们去超市买东西,有些商品的价格不是整元数,而是用小数表示的,比如一支铅笔0.5元,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从而引出小数的认识。
四、问题导入法
1、适用场景:提出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
2、具体示例:在教“圆的周长”时,教师可以先拿出一个圆形的物体,问学生:“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这个圆的一周的长度呢?”让学生思考并讨论,然后引出圆的周长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五、直观演示导入法
1、适用场景: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或难以理解的知识,通过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
2、具体示例:在教“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拿出三角形的纸片,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撕下三个角,再试着把三个角拼在一起,看看发现了什么,通过这种直观演示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