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学习环节/方法 | 具体操作/建议 |
1 | 激发学习动机 | 家长可在生活中引导孩子,如玩扑克游戏时结合“有理数混合运算”知识点,让孩子明白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知识就在身边。 |
2 | 做好预习工作 | 课前预习能让孩子提前了解课程内容,课堂上跟上老师思路和节奏,主动听课并有足够思考时间,例如在预习新章节时,先浏览教材内容,标记出不理解的地方。 |
3 | 认真听讲笔记 | 上课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对于老师讲解的重点内容要认真记录,若没来得及记录完整,课间或课后要及时补充。 |
4 | 完成适量作业 | 正式作业无需大量习题,完成与课本知识点相关的两道题训练即可,遇到不懂的难题及时提出,确保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
5 | 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 七年级课程增多,学生要主动适应学习习惯的改变,及时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并定期检查回顾。 |
6 | 重视基础概念 | 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把握其内在联系,经常查缺补漏,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
7 | 构建知识框架 | 立足课本,把课本知识点吃透,辅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训练,先以基础题为主,培养运算能力,提升自信心,待基础知识熟悉后,再逐渐加深难度,举一反三,形成自己的思维。 |
8 | 学会总结归纳 | 总结相似的题型,收集自己的典型错题和不会做的题目,针对不懂得问题积极讨论、请教老师。 |
9 | 制定学习计划 | 自己制定每日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
10 | 进行间隔复习 |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即时复述很关键(短期记忆转化成长期记忆),12小时或睡前温习很重要(最好是通过题目巩固),1天后、2天后、8天后三次复习,效果通常就已经非常不错。 |
11 | 转变思考方式 | 从学转变为考的思考方式,面对题目时,先明确题目要求,再分析所需条件,最后确定解题思路。 |
12 | 调整学习心态 | 避免盲目刷题和过度施压,要注重学习方法和效率,遇到瓶颈时要调整心态,寻找突破方法。 |
13 | 科学应对考试 | 考试前不易开夜车,进考场莫患得患失失,答题前纵览全卷,合理编排解题顺序,把握考试时间。 |
初中数学七年级的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和提升的过程,通过以上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也要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努力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