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困难类型 | 具体表现 | 解决方法 |
1 | 审题不足 | 看不到题目重点,不知条件和问题 | 培养阅读习惯,仔细审题,抓住关键信息 |
2 | 反复出错 | 同类型题多次犯错,知识点或审题问题 | 利用错题本归纳总结,加强同类题型训练,分析错误原因 |
3 | 畏惧难题 | 对数学信心下降,有心理抵触 | 及时请教老师家长,引导孩子思考,鼓励克服困难 |
4 | 思维不清 | 逻辑思维差,数量分析不明 | 利用图形等辅助工具分析,将抽象概念形象化 |
5 | 脱离实际 | 学习与生活脱节,缺乏兴趣和应用能力 | 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问题,增强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
6 | 思维定式 | 局限于列算式解答,忽视其他方法 | 尝试多种解题方式,如画图、举例子等,打破思维定式 |
7 | 经验欠缺 | 缺少相关体验,无法理解题目信息 | 帮助孩子积累生活经验,通过举例等方式解释题目细节 |
8 | 符号意识弱 | 不会用简单符号做图示记录 | 鼓励孩子用符号表示不同量,做好标记和关键信息 |
9 | 综合法 | 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求出所有问题 | 运用基本数量关系,选择关联条件求解新问题 |
10 | 分析法 | 从问题入手,找出所需条件并逐步推演 | 分解整体,找出未知条件,直至所有条件为已知 |
11 | 假设法 | 假设未知量相等或为特定值进行推算 | 根据假设条件推算,寻找差异矛盾,得出正确答案 |
12 | 倒推法 | 从结果出发,逆向推导计算 | 运用运算互逆关系,从后向前推算 |
13 | 消元法 | 设法消去一个未知量,求出另一个再求消去的量 | 通过加减、代入等方法消元求解 |
14 | 对应法 | 寻求条件间的对应关系来解题 | 找到对应关系,借助画图等方法理解 |
15 | 图解法 | 用线段等图形表示条件和问题 | 使问题直观易懂,显示清楚数量关系 |
16 | 演示法 | 利用实物演示应用题内容 | 让应用题内容形象化,数量关系具体化 |
17 | 转化法 | 变换角度或方法思考问题 | 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 |
18 | 类比法 | 联想类似问题用熟悉方法解答 | 运用已有知识,通过类比解决新问题 |
19 | 代换法 | 用一种量代替另一种量来解题 | 根据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等量代换 |
20 | 参数法 | 增设参数辅助列方程解题 | 便于沟通数量关系,创造列方程条件 |
21 | 枚举法 | 一一列举问题答案或有限种情况 | 按照顺序列举,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