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先停顿几秒,好像在想怎么切入主题)哎,你说现在的小学数学题,有时候连大人都得挠头对吧?特别是新手老师或者家长,一看到课本上那些被标红的"重点难点",是不是瞬间觉得压力山大?今天咱就唠唠这个事儿,保证不讲大道理,只说人话。
(突然提高音调)等等!先别急着翻课本啊,咱得先搞明白——到底啥叫重难点?是不是所有老师画红线的都是重点?当然不是!(敲桌子)真正的重难点得看两点:学生普遍卡壳的地方和影响后续学习的知识点,比如说三年级学不会乘法分配律,五年级分数应用题肯定要抓瞎。
(掰手指头数数状)那具体该咋准备呢?我给大家拆成四步走:
1、提前挖坑——不是,提前挖问题
你猜小学生最怕啥题?应用题啊!为啥?因为他们读不懂题目,这时候千万别直接讲答案,而是(拍手)把题目里的数学语言翻译成生活场景,quot;甲乙相向而行"改成"小红和小明比赛跑",孩子立马有画面感了。
2、把抽象变具体
记得我家小侄子学分数,死活不明白1/2啥意思,后来我带他去切披萨,切完问他:"现在有8块披萨,你吃掉4块是吃掉多少?"他盯着盘子愣了三秒,突然蹦出一句:"哦!就是半个披萨嘛!"(摊手)这不就开窍了?
3、错误示范比正确答案更管用
别怕孩子犯错!有次我故意在黑板上写错竖式计算:
36
+27
——
513
(憋笑)结果全班炸锅了,七嘴八舌说老师算错了,这时候再教进位,效果比直接讲强十倍。
4、游戏化学习才是王道
准备些扑克牌玩24点,用乐高积木教立体图形,上次见个老师更绝,把教室布置成超市,让孩子们用"钱"买东西练加减法——据说那节课没人走神。
(突然压低声音)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很多老师都踩这个坑:过分依赖课件!PPT做得再炫,不如让孩子亲手摸一摸、摆一摆,就像认识钟表,给孩子发个实物闹钟,比看100遍动画管用多了。
(敲黑板)重点来了!备重难点要把握三个"不要":
- 不要急着赶进度,卡住就停下来
- 不要用成人的思维解释小孩的问题
- 不要以为讲一遍就能记住,得反复用不同方法折腾
(换讲故事的语气)去年碰到个特别有意思的案例:有个孩子死活分不清周长和面积,老师怎么教都不会,后来让孩子用毛线围课桌(周长),再用报纸铺满桌面(面积),结果第二天这孩子居然当起小老师教别人了!所以说啊,具象化操作能激活孩子的空间思维,这比刷题强多了。
(突然拍大腿)对了!千万别忽视错题本的魔力,但别光让孩子抄错题,得教他们分类:
1、计算粗心——画个哭脸提醒自己
2、概念不清——用荧光笔标出课本对应章节
3、完全不会——在旁边画个问号方便重点突破
(身体前倾,像在说悄悄话)最后说点个人看法哈:现在很多家长焦虑,觉得要多报班才能攻克重难点,其实完全没必要!每天花15分钟陪孩子玩数学游戏,比周末上两小时补习班管用,就像学骑自行车,光看别人骑没用,得自己摔几次才会嘛。
(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哦对了!要是遇到怎么教都不会的情况,不妨试试"装傻法",有次我教平面图形,故意说:"这个四边形怎么有五个边啊?"孩子们急得直跺脚:"老师你拿的是五边形!"——你看,角色互换反而记得更牢。
(声音渐弱)总之呢,备课这事儿就像做饭,光有菜谱不行,得掌握火候,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食材,有的要大火快炒,有的得文火慢炖...(突然打住)哎,怎么扯到做饭去了?反正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您说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