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喂!每次考完数学是不是都觉得自己稳了?结果卷子发下来一看——怎么这里算错小数点,那里看漏了题目条件?今天咱们就来唠唠,到底怎么才能有效检查数学试卷答案,把该拿的分都拿到手心里!
(搓手)先问个扎心的问题:你平时检查试卷是不是光盯着答案看?比如算出来x=5,就反复验算x是不是等于5?这种检查方式其实没啥用,因为大脑会默认自己是对的,举个真实的例子吧,去年隔壁班小张考几何证明题,检查了三次都觉得步骤没问题,结果卷子发下来才发现题目里写的是"等腰梯形",他全看成"等腰三角形"了。
那到底该怎么检查才有效呢? 咱们分步骤来说:
1、先整体扫一遍卷面
别急着开始验算!先把所有题目快速过一遍,重点看有没有漏写的题,就像上个月月考,我们班有同学最后两道大题背面完全没看到,直接丢了20分,你说冤不冤?
2、换个姿势再做一遍
别笑!字面意思上的换个姿势,比如考试时是坐着写的,检查时可以站起来看卷子,物理上改变视角,大脑更容易发现错误。特别是应用题,重点检查单位换算和问题要求,比如题目问"多少小时",你答案写成分钟就完犊子了。
3、逆向操作法
这招对计算题特管用!假设你解方程得出x=3,那就把3代入原式看看等式两边能不能对上,上周模拟考有道题:3x+5=14,解得x=3,检查时代入发现3×3+5=14?14≠14?这时候才发现自己把14抄成12了!
等等,这里有个误区要提醒!检查≠重做整张卷子,时间根本不够用对不对?重点要放在:
- 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的位置(比如去括号变号)
- 题目中的关键条件("非负整数解"里的"非负")
- 自己平时常犯的错误类型(画图画歪了、辅助线没标字母)
举个活生生的案例:上学期期中考,小李在解不等式时,把-2x>6直接写成x>3,检查时专门盯着不等式方向看,结果真发现了这个致命错误,所以说,了解自己的弱点特别重要!
工具要怎么用才聪明? 别以为只有学霸才会用这些:
- 草稿纸分区使用,每道题的演算过程标好题号(检查时能快速定位)
- 带进考场的三角板反过来当直尺用,可能发现图形对称性问题
- 用铅笔在题干上圈出关键词(做完题再核对有没有漏条件)
记得上次月考,小美用荧光笔标出所有单位名称,结果在检查时发现有个面积题把"平方米"写成"米",及时改过来多拿了2分,这些小技巧可比干瞪眼强多了!
啊对了,关于检查时间分配有个黄金法则:基础题:中档题:难题 = 3:5:2
假设有30分钟检查时间,就花9分钟检查选择题填空题,15分钟看大题前几问,剩下6分钟琢磨难题,千万别在难题上死磕,把会做的分先保住才是正经!
突然想到,很多同学检查时总改答案怎么办?这事我深有体会!初二有次考试,我把正确答案从B改成D,结果肠子都悔青了,后来老师教了个绝招:除非能明确指出原答案哪里错,否则打死不改!用这个方法,我选择题正确率直接涨了20%。
最后说点个人看法哈,检查这事儿吧,说到底就是和自己较劲的过程。别指望检查能发现所有错误,但至少能拦住80%的低级失误,就像打游戏要存多个存档,检查就是给考试上保险,养成检查习惯后,我数学成绩从80分左右稳定到95+,最明显的变化是——终于不用等发卷时心跳得像打鼓了!
记住啦,检查不是万能药,但绝对是性价比最高的提分手段,下次考试前,不妨试试这些方法,说不定就能看到惊喜呢?毕竟,谁还没个逆袭的梦呢对吧?(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