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嘞,今天咱们来唠唠高中数学老师平时都在研究啥课题,哎,你可能会问:"我一个新手老师/家长/学生,整这些教研课题干啥用?" 别急哈,我刚开始也这么想,后来发现教研课题就像游戏里的隐藏任务,搞懂了能直接提升教学段位!
第一问:高中数学教研到底该研究啥?
举个栗子,去年我带的高一班级,函数单元平均分比隔壁班低了15分,这时候教研课题就派上用场了——"基于认知规律的初高中函数衔接教学研究",重点来了:不要贪大求全,逮住具体痛点往死里研究。
- 为啥学生总把二次函数图像画歪?
- 立体几何的空间想象怎么培养?
- 概率统计应用题学生为啥总读不懂?
教研课题的核心就三个字:真问题,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理论,学生哪里卡壳就研究哪里,像我们组最近在搞的"错题本电子化对解题能力的影响",就是用钉钉小程序让学生上传错题,效果拔群!
第二问:教研课题非得高大上吗?
大错特错!去年市里评优的课题叫"利用教室窗帘讲解三角函数图像变换",你敢信?关键看两点:
1、创新性:别人用PPT演示图像平移,这位老师直接拿窗帘布当坐标系
2、可复制性:其他老师看完马上就能在教室里模仿
再说个接地气的案例,有个乡镇中学老师发现学生总记不住公式,就搞了个"数学公式rap创作大赛",结果不仅获奖课题被推广,学生数学平均分还涨了8分,所以说,好课题往往藏在教学日常里。
第三问:新手怎么选题不踩坑?
记住这个避雷口诀:小切口、深挖掘、重实践,别一上来就整什么"核心素养培养策略"这种大题目,我刚当老师那会儿犯过傻,报了"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结果被教研员怼得找不着北...
推荐几个新手友好型选题方向:
游戏化教学(比如用剧本杀模式讲排列组合)
生活化案例(用外卖配送路线讲最短路径算法)
跨学科融合(用物理实验推导抛物线方程)
分层教学(给不同基础学生设计阶梯式作业)
重点来了:一定要做前测和后测对比!比如在实施新教学方法前后,用同一份试卷检测效果,数据会说话。
第四问:教研非得单打独斗吗?
千万别!我们学校数学组有个绝活——"问题漂流瓶",每周三下午茶时间,老师们把教学难题写在纸条上扔进玻璃罐,随机抽取讨论,去年就靠这法子孵化了6个市级课题,其中有个"数形结合在解析几何中的可视化路径"还拿了省一等奖。
组队秘诀就三点:
1、跨年级组队(高一高二老师看问题角度不同)
2、混搭学科(邀请物理老师参与函数建模研究)
3、师生共创(让学生参与问卷设计和效果反馈)
个人观点时间
说实在的,现在有些教研课题整得跟学术论文似的,动不动就是"范式转换""元认知培养",学生该不会还是不会,我觉着吧,好的教研就该像老火靓汤,得慢慢熬、天天炖。
比如我们正在做的"试卷讲评课有效性提升",看起来特朴实对不对?但就靠记录学生每道题的改错次数、设计针对性变式训练,这学期班级平均分已经逆袭到年级前三了,所以啊,别被高大上的名词唬住,能让学生真正受益的,就是好课题。
最后送大家句话:教研不是写作文比赛,是解决问题的实战演练,下次备课组开会,不妨把学生作业本往桌上一拍:"兄弟们,咱今天就研究这个错题怎么破!" 保准能碰撞出火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