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说这初中数学知识点吧…复习起来是不是总感觉像在吃剩饭?要么是觉得太简单懒得看,要么就是突然发现自己连公式都记不全了,别急,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事儿——不是老师上课那种正经八百的讲法,咱就说说人话,保准你听完能摸到门道。
第一个问题来了:知识点那么多,到底该从哪儿下手?
嘿!这问题问得好,我刚开始复习的时候也懵,代数几何概率统计,样样都像拦路虎,后来发现啊,得先分清楚哪些是基础中的基础,比如有理数运算,绝对值概念,这些就像盖房子的地基,你地基不稳,后面盖多高都得塌。
举个真实案例吧,我表弟去年中考,非说自己几何没问题,结果考试时连平行线判定定理都记混了,后来复盘发现,他连"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种最基础的定理都没记牢,所以啊,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话真不是吓唬人。
第二招:别死记硬背,得用"活"的复习方法
你可能要问:"公式那么多,不背咋办?"别急,我教你个妙招,比如说二次函数图像,你光背"开口方向由a决定"多没劲,不如拿张坐标纸自己画,a取正数负数各画三次,保准你比谁都记得清楚。
这个方法我亲测有效,去年教邻居小孩复习,就让他用这个法子,结果原本看见函数就头疼的小子,现在能自己推导顶点坐标公式了。动手实践永远比盯着书本强,记住了啊!
第三个关键:错题本是神器,但你会用吗?
说到这,估计有人要撇嘴了:"错题本谁不知道啊?"但真能用对的没几个,我见过最离谱的错题本,就是把题目抄一遍再写个正确答案,这样的本子跟废纸没区别。
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这样的:
1、用红笔标注错误原因(计算错误?概念混淆?)
2、在旁边贴个便签,写下当时的解题思路
3、每周挑个时间重做错题,注意是重做不是重看
4、把反复出错的题目整理成专题突破
举个栗子,我有个学生总在分式方程检验步骤出错,后来发现她其实是不理解"分母不为零"这个条件的必要性,专门用两小时搞懂这个原理后,这类题再没错过。
第四个要点:别小看思维导图的力量
这里可能要颠覆你的认知了,很多人觉得思维导图是文科生用的,数学用不上,大错特错!比如复习全等三角形时,把判定条件(SSS、SAS、ASA...)用树状图展开,每个条件配上示意图,这样视觉记忆比干背强十倍。
我自己的经验是,复习相似三角形时,用思维导图把性质、判定、应用场景连起来画,突然就打通了任督二脉。图形化记忆对空间思维特别有帮助,尤其是几何部分。
第五个杀手锏:学会给知识点"找对象"
这说法听着新鲜吧?其实就是建立知识网络,比如说你复习完一元二次方程,马上要联想到:
- 和因式分解的关系
- 在二次函数图像中的应用
- 实际应用题中的运用场景
这就好比给每个知识点牵红线,让它们不再是孤岛,我教过最成功的案例是个总考不及格的学生,用这个方法三个月提了40分,他说现在做题就像玩连连看,总能找到关联知识点。
最后说点掏心窝子的话,数学复习这事吧,真不是比谁刷题多,见过太多学生天天熬夜做题,成绩就是不提升,关键还是得用对方法,保持节奏,就像跑马拉松,开始冲太猛肯定后劲不足,每天固定复习1-2个知识点,坚持三个月,比你考前突击一星期管用多了。
对了,千万别信什么"数学靠天赋"的鬼话,我初中数学也考过不及格,后来用这些方法硬是考到年级前十,记住啊,方法对了,人人都能开窍,现在开始行动,明年这时候你准能笑着看这篇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