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哎,读者可能连竞赛名字都分不清,得从最基础的开始聊,先抛个问题拉近距离...)
你知道吗?刚接触数学竞赛的新手最常问的问题就是:"数学竞赛到底有多少种啊?名字一串一串的,听着都头大!" 别慌,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说这事儿,先问个实在的:你听说过几个数学竞赛?是那种隔壁班学霸老挂在嘴边,但你完全不知道规则的游戏对吧?
第一个核心问题:国内到底有哪些主流竞赛?
(敲黑板)重点来了!国内最常见的数学竞赛是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简称"高联",这个比赛分成省级赛和全国决赛,每年9月左右开考,举个栗子,去年我们学校有个同学拿了省一,直接保送了985大学数学系。
再往上走就是中国数学奥林匹克(CMO),这名字听着就高端,不过我得说句实在话,能进到这个级别的,基本上都是各省前十名的神仙选手,对了,去年CMO金牌得主里有三位直接保送清华姚班,这升学优势够直观吧?
第二个问题:国际竞赛和国内有什么区别?
这里要划重点了!国际赛事里最著名的当属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相当于数学竞赛界的奥运会,咱们国家代表队每年都拿金牌拿到手软,去年六个选手全员金牌,总分世界第一,这战绩够硬核吧?
不过啊,这里有个问题——普通学生怎么接触到这些比赛?其实有个中间站叫美国数学竞赛(AMC)系列,AMC10/12这两个比赛特别适合新手试水,题目都是选择题,去年全球有超过30万学生参加,悄悄告诉你,很多重点中学的国际部都把AMC成绩当敲门砖用。
第三个困惑:除了这些还有啥隐藏副本?
(突然兴奋)这就问到点子上了!听说过哈佛-麻省理工数学锦标赛(HMMT)吗?这个比赛特别有意思,不光要解题还要团队合作,去年有个参赛队伍跟我说,他们在比赛现场看到有人用折纸解决几何题,简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再比如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这个比赛最骚的操作是允许使用任何工具解题,去年有个外卖小哥用送餐路线图解决了组合数学题,直接拿了银奖,奖金够送三个月外卖的!
第四个疑问:这些比赛到底有啥用?
(放下笔认真脸)这个问题必须好好唠唠,先说最实在的——升学优势,拿丘成桐中学科学奖(数学方向)这个比赛获奖者80%都进了世界TOP50大学,不过要注意啊,这个比赛需要提交研究论文,适合有科研潜力的同学。
但别光盯着升学看!我认识个学妹,参加美国数学邀请赛(AIME)时发现自己对密码学感兴趣,现在已经在做区块链研究了,所以说,竞赛最大的价值其实是帮你找到兴趣方向,这个可比奖状值钱多了。
个人观点时间:
(挠头)说实在的,刚入门的新手最容易犯的错就是贪多,见过太多同学同时报名五六个比赛,结果哪个都没准备好,以我过来人的经验,建议先选1-2个基础型比赛(比如AMC10/高联一试)重点突破,等摸清门道了,再挑战更高级别的赛事。
还有啊,千万别被那些高大上的名字吓到,像加拿大欧几里得数学竞赛听着挺唬人,其实题目难度也就相当于高考压轴题水平,重要的是迈出第一步,先报名参加一次试试水,实战经验可比看十篇攻略都有用!
(突然想起)对了,最近发现个新趋势——很多比赛开始融合编程元素,比如Kaggle数学竞赛就需要用代码解题,这种跨界玩法说不定会成为未来的主流,所以啊,数学好的同学不妨也学点编程,这叫未雨绸缪懂吧?
(看表)哎呀,不知不觉说了这么多,最后再啰嗦一句:竞赛这事吧,就跟打游戏升级一样,得循序渐进,先从小怪打起,慢慢积累经验值,总有一天你也能成为别人眼中的大佬,重要的不是奖状数量,而是解题过程中练就的思维武器库——这才是让你受用终生的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