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开始前先来个小互动:有没有人一听到“数学课”三个字就头皮发麻的?举个手我看看~ 别担心,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高中数学老师们的十八般武艺,保证让你发现数学课还能这么有意思!)
第一个问题来了:数学老师上课是不是都像机关枪一样突突突地讲公式?
其实不然!最常见的教学风格是传统讲授型,这类老师的特点就是板书工整得像印刷体,解题步骤清晰到连隔壁班同学都能看懂,他们最喜欢说的就是:"注意看,这里要画辅助线",或者"这个公式变形记在小本本上",优点嘛当然是知识系统性强,特别适合需要稳扎稳打的基础章节。
不过这种模式有个小问题——有些同学听着听着就开始数粉笔头了,这时候老师突然来个灵魂提问:"张三同学,刚才讲的余弦定理第二变形式是什么?" 吓得张三赶紧把第108根粉笔放回盒子...
(个人碎碎念:我高中班主任就是这种类型,现在还记得他总说"数学是思维的健美操",虽然当时觉得像在做广播体操,但现在回想确实帮我们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
第二个重点:有没有老师能把数学课变成侦探现场的?
当然有!这就是互动探究型教学,这类老师特别擅长抛问题:"如果椭圆变成心形线会怎样?"、"能不能用奶茶店会员卡打折的例子解释等比数列?" 然后带着全班像破案一样层层推导。
去年有个学校搞了实验班,用这种方法上课,结果期末平均分比普通班高出15分!最绝的是老师会突然掏出个魔方:"今天咱们用群论知识来破解这个!" 直接把数学玩成了魔术。
第三个知识点:遇到全班水平参差不齐怎么办?
这时候就要祭出分层教学法了,举个真实案例:李老师把课后作业分成"基础营养餐"、"进阶健身餐"和"大神满汉全席",有次学霸小王偷偷做"满汉全席"结果卡在最后大题,反倒是平时成绩中游的小美把"健身餐"完成得特别漂亮,这事后来还成了班里的励志故事。
(悄悄说:其实老师办公室有本"学生能力档案",每次出题都像游戏关卡设计师在调整难度等级)
第四个亮点:现在老师上课还只用粉笔吗?
早过时啦!技术融合型课堂已经玩出新花样,去年观摩过一节公开课,老师用GeoGebra动态展示圆锥曲线切割过程,还能用平板电脑实时查看全班解题进度,最酷的是AR技术还原古代数学家的工作场景,祖冲之算圆周率的草稿纸在教室里满天飞!
不过要注意别本末倒置,有次公开课老师搞了二十多个动画,结果下课问学生记住了啥,都说"那个会喷火的函数图像好酷"...
第五个绝招:数学课能玩游戏吗?
游戏化教学正在悄悄流行!见过最绝的是把整个单元设计成RPG游戏:解对题得经验值,小组合作打副本,月考就是大BOSS战,有老师甚至开发了积分兑换系统——解出压轴题能换免作业券!数据显示采用这种方式的班级,课后自主练习时间平均增加了40分钟。
(插个真实故事:某校学霸为了攒积分换"指定同桌权",愣是把导数专题刷了3遍)
说到最后,作为经历过各种教学风格的过来人,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看见数学的呼吸感,就像我现在的同事老张,他能把概率统计讲成恋爱攻略:"追姑娘就像伯努利试验,成功概率低但值得重复独立实验",虽然听着不靠谱,但全班愣是记住了大数定律。
说到底,教学风格就像做菜,有人喜欢文火慢炖,有人擅长爆炒颠勺,关键是要让学生尝到思考的乐趣,下次再遇到不同类型的数学老师,不妨试着品品他们的独门秘籍,说不定就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了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