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先来点互动)哎,你说数学课最怕什么?是不是老师一上来就噼里啪啦讲公式,满黑板都是看不懂的符号?我初中那会儿啊,最怕数学老师突然掏出粉笔说:"今天我们学二次函数",然后直接开始写y=ax²+bx+c...(此处假装挠头)
那问题来了——怎么把数学课的开场变得像拆盲盒一样让人期待? 这事儿我琢磨了好久,今天就跟大伙儿掰扯掰扯。
一、为什么要费劲设计导入环节?
(敲黑板)先说个真实案例:我邻居家小孩去年数学考28分,今年换了个老师突然考到75分,你猜怎么着?新老师每节课前都搞点"花头精"!比如学坐标系那节课,老师直接说:"今天咱们来玩真人版吃鸡游戏",愣是把全班都整精神了。
关键点1:注意力开关
人脑跟手机似的,开机总要时间吧?好的导入就是那个开机动画,让学生从下课疯玩模式切换到学习模式,不信你试试,直接讲定理和先讲个段子再讲定理,效果绝对两码事!
二、导入的三大黄金法则
(这里喝口水)咱们先说最要命的误区:很多老师觉得导入就是走个过场,两三分钟完事儿,错!好的导入得像火锅底料,决定整锅汤的味道。
法则1:生活化钩子
举个栗子:教相似三角形,不如先问"为啥瘦子穿横条纹显胖?"(停顿)等学生叽叽喳喳讨论完,再甩出手机里的拍照滤镜原理——这不就是相似变换嘛!
法则2:悬念制造机
上周我去听课,有个老师特绝,讲概率时突然掏出个骰子:"谁敢跟我赌?连续三次掷出6就免作业!"结果全班沸腾着算概率,连后排睡觉的都爬起来记笔记了。
法则3:旧知搭新桥
比如教二次函数前,先复习一次函数图像,然后神秘兮兮地说:"今天咱们要给它装个弹簧..."说着在黑板上画出抛物线轨迹,新旧知识这么一串联,理解难度直接砍半。
三、手把手教你设计导入环节
(敲桌子)别光听理论,来点实操干货!记住这个万能公式:问题→体验→联系。
举个真实教案:
1、问题:"你觉得奶茶店第二杯半价是套路还是真划算?"
2、体验:让学生分组计算不同购买方式的单价
3、联系:引出函数的变量关系——看,这不就把枯燥的概念变成立省钱的生存技能了?
再分享个失败案例:有次我准备用魔术教对称轴,结果道具没调试好,活生生变成翻车现场...(苦笑)所以提醒各位:创意要大胆,执行要稳当,提前彩排真的很重要!
四、常见问题急救包
(突然拍大腿)对了!新手最容易踩的坑就是"自嗨式导入",我见过有老师花十分钟讲数学家生平,结果学生只记得故事完全没联系知识点...
急救方案:
- 导入时长控制在5-8分钟
- 每2分钟就要和学生互动
- 最后一定要用"所以今天我们要学的是..."收尾
- 备课时对着镜子练三遍,观察自己的表情动作
个人观点时间
(深呼吸)说点掏心窝子的话:我特别反感某些公开课那种刻意设计的导入,又是视频又是道具,整得跟综艺节目似的,真正的教学艺术是什么?是用最简单的素材点燃思维火花。
有次看到老教师用粉笔盒和课本演示立体几何,随手摆弄几下就让学生明白了三视图原理,这种信手拈来的功力,比花里胡哨的PPT强一百倍,所以啊,别被形式困住,老师的热情才是最好的导入工具。
(突然压低声音)悄悄告诉你个秘密:我到现在都记得初二物理老师拿扫把讲杠杆原理的样子,所以说啊,好的课堂导入就像初恋,学生可能忘了知识点,但永远记得你带来的惊喜瞬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