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空两行)
哎,你说这数学咋学啊?特别是日本初中数学,光看教材上那些汉字混合片假名的公式就头大对吧?别慌!今天咱们就用剥洋葱的方式,一层层把这问题给掰扯清楚,先说个秘密啊——我初中时数学考过27分,现在能教别人了,你说这事儿神不神奇?
第一个灵魂拷问:日本初中数学到底难在哪?
你可能会觉得是语言问题?其实不完全对,举个例子,方程题里「一次方程式」这个词,看着像中文对吧?重点其实是理解数学概念本身的表达方式,比如他们喜欢用「代入する」这种动词,其实就是咱们说的"代入",但考试时题目描述方式跟国内确实有区别。
我有个学生刚开始死活分不清「比例」和「反比例」,后来发现关键在教材里的图示——日本教材特别喜欢用生活场景图,比如用自动贩卖机投币数量与饮料罐数的关系来讲正比例,这个具体案例一画图,瞬间就开窍了。
第二个关键点:基础知识到底要多"基础"?
别笑!很多人栽在这儿,比如小学的分数运算,日本初中数学第一学期就会直接默认你完全掌握,要是现在让你马上算3/5 ÷ 2/7,手会不会抖?建议先做套小学毕业测试卷,网上随便找都有,我去年帮人补习时发现,十个学生里有六个卡在分数四则运算上。
这里插播个真实案例:大阪的田中同学,初二了还总在计算题丢分,后来发现他居然是用计算器做分数加减的!结果我们花了三周时间,每天15分钟专门练手算,期中考直接提了20分,所以说啊,地基不牢,地动山摇。
第三个秘诀:错题本的正确打开方式
是不是觉得整理错题就是抄题目写答案?那可就亏大了!日本老师特别看重解题过程的逻辑链,比如几何证明题,哪怕答案对,如果跳步骤也会扣分,我的方法是:
1、用红笔圈出题干关键词(必ず」「すべて」这种绝对性表述)
2、把解题步骤拆成「食材清单」——就像做菜先备料
3、在错误步骤旁边画个对话框,写上当时怎么想的
举个栗子:有次我把「相似」和「合同」搞混了,就在错题本上画了两个三角形对话,一个说「我俩只是长得像」,另一个回「我俩连大小都一样!」
第四个狠招:活用日本独有的学习资源
知道「塾」为啥那么火吗?因为他们有秘密武器——过去问!但咱们不花那个冤枉钱,比如说文部科学省官网每年会公布全国学力调查的例题,这些题可比普通参考书管用多了,再推荐个神器:NHK的「テストの花道」节目,YouTube上能找到片段,里面教怎么用思维导图记公式,贼实用。
突然想起来,去年有个东京的妹子跟我说,她发现便利店卖的「100円数学ドリル」里,概率题居然跟学校月考题撞了3道!所以说啊,生活中处处是学习素材,便利店都能挖到宝你敢信?
第五个隐藏关卡:考试时间管理
日本数学考试有个特点——大题少但步骤多,比如遇到二次函数应用题,经常要写满整页答题纸,这里教你们个绝活:倒计时分割法,假设考试50分钟:
- 前10分钟专门做只要写答案的小题
- 中间25分钟攻占需要过程的中等题
- 最后15分钟死磕压轴题
这样分配有个好处:就算最后大题没做完,前面基础分也保住了,就像吃寿司要先吃白身鱼再吃金枪鱼大腹,顺序对了体验感直接升级!
最后说点掏心窝子的话
学了这么多年数学,我算是悟了——这玩意儿就跟学骑自行车似的,刚开始摇摇晃晃恨不得把车扔了,等找到平衡点突然就会了,关键是要允许自己犯错,就像我到现在还记着当年把「直径」算成半径的糗事,但现在教别人时反而能用这个例子提醒学生注意审题。
对了,最近有学生问我:「老师,我每天刷题还是考不好怎么办?」我的回答就一句:「你确定真在动脑子做题,而不是机械性地复制步骤吗?」有时候停下来画个思维导图,比埋头做十道题都有用,就像打游戏要时不时看地图,不然容易在迷宫里转圈圈不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