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哈,最近总有人问我,线上数学比赛到底是个啥?今天咱就好好唠唠这个事儿,保证不说废话,直接上干货!)
第一个问题先来了:线上数学比赛到底有啥好玩的?
哎,你可能觉得数学比赛就是做题考试,但线上版还真不太一样,比如说,去年我参加过一个比赛,全程用Zoom连线解题,还能在聊天框里发emoji和对手互动——比赛过程中居然有人用狗头表情包挑衅对手,结果最后自己题目没做完,笑死个人!不过说正经的,线上比赛最大的好处就是省时间、门槛低、花样多,不用坐车去考场,穿着睡衣就能参加,你说香不香?
那问题又来了:都有哪些比赛值得新手试试水?
别急,我给你列几个“新手友好型”的:
1、AMC10/12线上版(美国数学竞赛):虽然名字听着高大上,但题目难度分阶梯,前15题对普通学生挺友好
2、阿里全球数学竞赛:每年都有几万人参加,最牛的是外卖小哥拿过决赛奖的真实案例
3、HMMT线上赛(哈佛-麻省理工联赛):团队作战超刺激,特别适合社牛型选手
4、袋鼠数学竞赛:名字可爱吧?题目都是生活场景应用题,比如算披萨怎么分最公平
(注意!这些比赛官网都能直接报名,千万别找中介交智商税啊!)
第三个灵魂拷问:需要准备啥装备?
你以为要买高级数位板?nonono!其实就三样东西:
能视频监考的电脑/手机(有些比赛要求开摄像头防作弊)
草稿纸和笔(对,就这么原始!)
稳定的网络(别关键时刻掉线啊兄弟)
举个真实例子:我朋友去年比赛时家里停电,硬是用手机热点撑完全场,最后还拿了三等奖——所以说办法总比困难多!
重点来了:怎么判断自己适不适合参加?
这里必须打破一个迷思!很多人觉得“我数学考试才70分,肯定没戏”——大错特错!线上比赛和考试完全是两码事,比如有个比赛专门出脑筋急转弯式题目,答案经常是√3或者π这种固定数,蒙对的概率都比考试高!建议新手先找往届真题做做看,说不定会发现新大陆。
最关键的备赛技巧是啥?
根据我混迹各大赛场的经验,给你三个锦囊:
1、专攻特定题型:比如几何题总出幺蛾子?那就把相似三角形定理玩出花来
2、学会合理放弃:碰到5分钟还没思路的题,直接跳过!线上比赛时间卡得比德芙还丝滑
3、组团刷副本:找两三个小伙伴组队,有人负责计算器,有人当人形题库,效率翻倍
(偷偷说个小秘密:很多比赛允许带打印的公式表,这事官网可不会明说哦)
有人要问费用问题了:是不是都要交钱?
这就得展开说说,其实线上比赛分三种收费模式:
完全免费(比如某些大学办的推广活动)
象征性收费(50-200块,通常含电子证书)
高端付费版(带实体奖牌和教授点评服务)
建议新手先从免费的开始练手,等摸清门道再考虑付费项目。贵的≠好的,去年某机构搞的888元套餐,题目居然是从百度文库扒的...
突然想到个重要问题:参加这些比赛有啥实际好处?
这个我得掏心窝子说两句,虽然不能保证升学加分(现在政策管得严),但备赛过程能让你获得三大隐藏技能:
- 快速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读题速度提升200%不是梦)
- 面对压力的心态管理(毕竟线上比赛随时可能网卡啊喂)
- 跨学科思维能力(很多题目融合物理、经济甚至游戏设定)
我表弟就是个活例子,他打了半年比赛后,连玩《原神》算伤害值都比别人快...
最后说说个人观点吧
其实刚开始我也觉得数学比赛都是学霸的游戏,直到有次看到题目问“怎么用微积分给奶茶店定价”——好家伙,这不就是我们楼下奶茶店天天纠结的事吗?!现在想想,数学本质上就是解决问题的工具,而线上比赛就是把工具包扔给你,让你在虚拟世界里拆装重组,对了,最近发现个神奇现象:很多比赛大佬居然是文学专业的学生...所以说啊,别给自己设限,先报个名试试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