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最近好多小伙伴跑来问我:"四川高中数学到底要学啥啊?是不是特别难?" 别慌!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好好唠唠这个事儿,我当年也是个数学学渣,后来慢慢开窍了,所以特别懂你们的困惑,咱们直接上干货!
——————分割线——————
第一个大问题:高一刚入门要啃什么硬骨头?
刚上高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数学突然变难了对吧?别怕,咱们先来看看头几个月的重点,必修一上来就是集合与函数,这玩意儿听着玄乎,说白了就是把一堆东西打包分类,比如全班同学按身高分组,或者手机APP按功能归类,都是集合思维的实际应用。
接着是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这里特别容易踩坑,举个栗子,你开网店卖T恤,定价x元时销量y件,这个x和y的关系就是函数,这时候定义域可能就是30≤x≤100(总不能亏本卖吧),值域对应着每天的销量范围。
——————分割线——————
第二个灵魂拷问:立体几何到底要不要空间想象力?
说到高二的立体几何,很多同学直接举手投降,其实吧,我一开始也脑壳痛,后来发现关键在于建立三维坐标系,比如现在流行的3D建模软件,本质上就是把立体图形拆解成坐标点,重点要掌握:
1、空间向量(就像给每个点装GPS定位)
2、线面关系(平行就像铁轨,垂直就像旗杆和地面)
3、体积公式(金字塔体积为啥是1/3底面积×高?可以想象用沙子填满模型)
最近成都某重点中学搞了个实验,让学生用纸板做几何体,结果发现动手组的空间想象题得分比纯做题组高23%!所以遇到难题不妨先做个实物模型看看。
——————分割线——————
第三个关键点:概率统计真的能预测未来吗?
高三的概率与统计模块特别有意思!比如预测双十一快递爆仓概率,或者分析王者荣耀玩家的胜率分布,重点包括:
条件概率(知道今天是雨天,外卖迟到概率会增加)
正态分布(全班身高大多集中在中间值)
线性回归(根据历年气温预测冰激凌销量)
这里有个反常识的知识:连续抛10次硬币都是正面,第11次出现反面的概率其实还是50%!统计规律不会因为之前的记录改变,这个知识点去年高考就考到了。
——————分割线——————
第四个重头戏:传说中的微积分难在哪?
作为高中最后的大BOSS,导数与积分确实需要点时间来消化,不过说穿了就是两件事:
1、导数=找变化速度(比如汽车加速瞬间的时速)
2、积分=算累积总量(比如根据速度曲线算行驶距离)
成都七中的王老师有个绝妙比喻:导数就像给函数拍X光片,能看清每个点的变化趋势,去年高考那道最值应用题,用导数解法比传统方法快一倍时间,这就是工具的力量!
——————分割线——————
最后说点掏心窝子的话
教了这么多年书,我发现很多同学不是学不会,而是被"数学很难"的心理暗示吓住了,其实四川的教材编排挺科学的,知识点都是螺旋式上升的,比如函数概念会在必修一、选修二反复出现,每次都会加深理解。
建议新手小白做好三件事:
1、准备错题本(专门记录"啊原来这里要这样想"的瞬间)
2、每周画知识树(把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网络)
3、多问"这有什么用"(比如学完向量就去研究游戏角色移动的代码)
数学就像乐高积木,单个知识点可能平平无奇,但组合起来就能搭建出惊艳的作品,下次遇到难题时,不妨深呼吸然后告诉自己:"害,不就是几个知识点排列组合嘛,看我把你们逐个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