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先来段碎碎念)哎哟,最近好多家长朋友在问:“那个学虫小学数学阅读到底靠不靠谱啊?”、“我家孩子数学应用题老读不懂题,这玩意儿能有用吗?”……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个事儿,放心,不跟你整那些虚头巴脑的专业术语,咱就唠点实在的。
第一个问题:数学跟阅读有啥关系?这俩不是八竿子打不着吗?
(敲黑板)这里有个大误区!知道为啥有些孩子看见应用题就发懵吗?根本原因可能不是数学差,而是读题能力没跟上,举个例子吧,题目说“甲比乙多5颗糖,丙的糖数是甲乙总和的三分之二”,这时候孩子要是连“多”、“总和”、“三分之二”这些词都理解不透,算得再快也白搭,学虫这套教材最妙的地方,就是把数学概念变成故事场景,让孩子像看绘本似的,不知不觉就把数学语言消化了。
第二个关键点:这套书到底怎么教孩子读数学题?
(掏出小本本)我特意研究过他们三年级那册,发现几个特别有意思的设计:
1、找关键词训练:专门用荧光色标出"还剩"、"平均分"这类数学常用词,就跟玩找茬游戏似的
2、情景剧式题目:比如让小朋友扮演超市收银员算账,这种代入感绝了
3、错题医院版块:把典型错误编成"病例",让孩子当小医生诊断,这招治粗心特别管用
(突然想起个案例)上个月邻居家娃死活搞不懂"往返路程",结果教材里画了个小狗来回跑公园的漫画,第二天就开窍了!
第三个灵魂拷问:普通家长能自己教吗?非要买教材?
(挠头)这么说吧,要是家长有时间每天设计数学小故事、画情景图、编趣味练习题……那确实不用买,但现实是,大部分家长下班回家累成狗(咳咳,说脏话了不好意思),学虫最省心的地方在于把教学步骤都拆解好了,每天20分钟照着流程走就行,不过要提醒的是,千万别把书扔给孩子自己看,亲子共读效果才是最好的——这是我亲测的血泪教训!
第四个重点:效果到底怎么样?会不会是智商税?
(翻出用户评价)看过他们官方发布的调查数据,坚持用满3个月的孩子里:
- 78%应用题正确率提升明显
- 63%养成了圈画关键词的习惯
- 最让我惊讶的是,居然有41%开始主动看数学课外书了
当然也有翻车的案例,比如完全没耐心陪读的家长,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用法,所以说啊,再好的工具也得配合正确方法,就跟买了健身卡不等于瘦身成功一个道理。
最后掏心窝子说点个人看法(咳咳,以下纯属私货):
作为两个娃的老父亲,我特别理解那种"一看数学就头疼"的状态,以前总觉得数学就是刷题,后来发现阅读能力才是地基,学虫这套书吧,说不上多神奇,但确实抓住了"数学阅读理解"这个痛点,要是你家娃属于那种"一读题就蒙圈"的类型,真可以试试,不过记住啊,别指望立竿见影,细水长流才是王道。
(突然想到个重要提醒)对了!千万别跟风买全套,建议先借朋友的试用装或者买分册试试,每个孩子情况不一样,有的可能更需要计算训练,有的确实是理解问题,找到症结再下药,这才是聪明家长的做法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