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新手小白们!你们是不是一听到“小学数学新课标题目分析”就头大呀?别慌别慌,今天咱就来唠唠这事儿。
啥是小学数学新课标呀?
先来说说这小学数学新课标哈,它就像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指挥棒”,告诉老师们该教啥、怎么教,也给咱们学生指明了学啥、往哪儿学,比如说,以前可能更注重计算结果,现在呢,更强调理解数学概念背后的逻辑,培养咱们用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好比你去买东西,以前可能光会算钱数就行,现在得明白为啥这么算,怎么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最划算的购买方式。
为什么要进行题目分析呢?
那为啥要分析题目呀?这就好比你要出去旅行,得先看看地图,规划好路线,不然很容易迷路,做数学题也一样,分析题目能帮咱们搞清楚题目到底在问啥,该用哪些知识去解决,比如说,有一道题是“小明有 10 个苹果,给了小红 3 个,又买了 5 个,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你要是不分析,可能就直接拿数字瞎凑,但要是分析了,就知道这是在考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先从 10 个苹果里减去给小红的 3 个,再加上买的 5 个,很快就能得出答案。
题目分析都看些啥?
那具体要看啥呢?来,咱一个个说。
先看题目类型,是计算题呢,像加减乘除这些;还是应用题,就是和生活实际挂钩的,像上面那个买苹果的例子;或者是几何图形题,比如算三角形的面积之类的,不同类型的题目,解题思路可不一样哦。
再瞅瞅题目里给出的条件,就像侦探找线索一样,把题目里的数字、关键词啥的都找出来,学校组织春游,每辆车坐 40 人,一共 10 辆车,问有多少人参加春游?”这里“每辆车坐 40 人”“一共 10 辆车”就是关键条件,顺着这个就能算出总人数啦。
还有别忘了题目里的隐藏信息,有些题目不会把啥都明明白白告诉你,得靠你自己去发现,一个水池,甲水管单独开 5 小时注满,乙水管单独开 8 小时放完,现在甲乙同时开,几小时能注满?”这里面就藏着甲乙水管的速度关系这个隐藏信息,你得通过计算它们每小时注水或放水的量来解题。
怎么做题目分析呢?
知道看啥了,那具体咋分析呢?我教你几个办法。
第一步,读题,仔仔细细地读,至少读两遍,第一遍先大概了解题目意思,第二遍就把里面的条件、问题啥的都标记出来,就像看小说找关键情节一样,这样心里就有数了。
第二步,画图,如果是几何图形题或者一些数量关系比较复杂的题目,画图是个好办法,比如说有个题目是“有一个长方形花园,长是宽的 2 倍,周长是 36 米,求长和宽各是多少?”你可以画一个长方形,标上长和宽,再根据周长公式列出等式,就能轻松解题。
第三步,举例子,要是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或者规律题,举例子能让你更好地理解,比如学习乘法分配律(a + b)× c = a × c + b × c,你可以举 5×(3 + 2)= 5×3 + 5×2 这样的例子,算一算两边的结果是不是一样,这样就记住这个规律啦。
做题目分析有啥好处呢?
你可能会想,费这么大劲儿分析有用吗?那可太有用啦!
能帮助你提高解题速度,你想啊,要是你看到题目就知道该用啥方法解,那肯定比在那瞎琢磨快多了,考试的时候时间就是分数呀,多节省点时间,就能多检查检查,避免粗心犯错。
能让你更好地掌握知识,通过分析题目,你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哪里没学懂,哪个知识点掌握得不好,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复习,这样学习起来更有效率,成绩也能蹭蹭往上涨。
举个例子感受下
就拿行程问题来说吧,有这样一道题:“小明和小华同时从相距 30 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小明每小时走 5 千米,小华每小时走 4 千米,他们几小时后相遇?”
首先读题,知道这是行程问题,要找相遇时间,然后找条件,“相距 30 千米”“小明每小时走 5 千米”“小华每小时走 4 千米”,接着画个简单图,两条线代表路,两个点代表他俩出发的地方,中间写上距离和速度,最后根据相遇时间 = 路程÷速度和,也就是 30÷(5 + 4) = 30÷9 = 10/3 小时,答案就出来啦。
你看,只要按照咱们说的这些方法去分析题目,是不是感觉也没那么难啦?
其实小学数学新课标题目分析就是个熟能生巧的事儿,只要你多练习,多思考,慢慢就会找到感觉,别害怕那些看起来复杂的题目,把它们当成一个个小挑战,等你攻克了,那成就感可是杠杠滴!加油呀,小白们,相信你们都能学好数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