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说到小学数学啊,是不是有很多小伙伴一听到"动脑子"就开始头大?别慌别慌,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个事儿,咱先别急着跑,我问你几个问题哈:你觉得数学就是背公式做题吗?遇到应用题是不是总感觉题目在说外星语?明明上课听懂了,回家做题还是卡壳? 来来来,搬个小板凳坐好,咱们慢慢掰扯。
先泼盆冷水清醒一下——数学绝对不是套公式的流水线作业!你看那些能把数学玩出花来的孩子,绝对不是靠死记硬背,就像我家楼下小卖部王阿姨的儿子,去年奥数拿奖那个,人家买冰棍都能琢磨出找零钱的规律,所以说啊,数学思维才是硬通货,这个道理咱们得先刻在脑门上。
第一步:把"题目"翻译成"人话"
举个真实案例啊,上周邻居家小孩拿着作业本来问我:"小明有12个苹果,吃掉3个后,小红又给了他5个,现在有几个?"小家伙上来就要列算式12-3+5,我反手就问他:"要不咱们拿真的苹果摆摆看?"结果摆着摆着发现,原来题目里的"吃掉"是分两次吃的!这就是典型的没把题目吃透。
这里教大家个绝招:给题目画"连环画",把每个步骤用简笔画画出来,数字变成具体的东西,苹果啊、糖果啊都行,别嫌幼稚,大脑对图像的记忆可比干巴巴的数字强六倍呢!
第二步:开启"侦探模式"
有次我在菜市场看见个有意思的事:卖菜大婶找零钱特别快,后来观察发现,她总把整钱拆成几个部分来找,比如该找13块,她就给10块+3块,这不就是数的分解与组合吗?生活中处处是数学啊!
这里给大家支个招:每天找个生活场景玩数学游戏,比如等公交车时算算还要等几分钟,超市购物时心算总价,甚至看动画片都能数数出现多少个圆形物体,记住啦,数学是活的,得让它动起来才好玩!
第三招:错题本是你的"藏宝图"
我表妹以前特别怕错题,每次批改都哭唧唧的,后来我教她把错题本改成"升级打怪记录册",现在反而专挑难题做,具体怎么操作呢?把每个错题当成游戏里的Boss,分析它是用什么"技能"打败你的,下次要带什么"装备"来应对。
比如遇到"鸡兔同笼"老出错,就在本子上画满小鸡小兔,用不同颜色标腿的数量,再在旁边写个战斗日记:"今日被35条腿的Boss打败,发现武器库缺少假设法装备,急需补充!"
第四步:开启"脑洞模式"
你们发现没?教材上的例题都太正经了,咱们得学会给题目加戏!比如说"水池同时进水和出水"的题,完全可以脑补成:进水管是奶茶店的珍珠输送带,出水管是吃货在猛吸珍珠,这么一想是不是画面感就来了?
再比如背乘法口诀,别傻乎乎地念经似的背,试试这个:把7×8想象成七个八爪鱼在跳广场舞,舞步正好是56步,越离谱的联想记得越牢,亲测有效!
第五招:学会"耍赖皮"
对,你没听错!数学高手都特别会"耍赖",啥意思呢?就是先用笨办法试错,再找规律,比如找100以内的质数,别急着背,拿张纸把所有数写下来,一个个划掉倍数,虽然费时间,但划完保证你这辈子都忘不了质数分布规律。
再比如说解方程,初学的时候完全可以把答案代回去验证,就像玩迷宫走不通就退回来,多试几次自然能找到感觉,别被"标准解法"框住,咱们的目标是搞懂,又不是参加选美对吧?
最后说点掏心窝的话
教了这么多年数学,见过太多孩子被"标准答案"吓住了,其实吧,数学最迷人的地方恰恰是它的灵活性,就像搭乐高积木,说明书只是一种拼法,你自己完全可以创造新造型,下次再遇到难题,不妨先深呼吸,然后默念三遍:"方法总比困难多!"
对了,昨天还有个家长问我:"孩子老是粗心怎么办?"我的回答是:所谓的粗心,八成是因为理解不透彻,就像你永远记不住路人的长相,但好朋友化成灰都认得,把知识点处成"老铁",自然就不会看走眼啦!
最后的最后提醒一句:别急着求快,数学就像炖老汤,得小火慢熬才有味儿,今天分享的这些方法,挑两三个先练起来,坚持一个月保准能看到变化,要是中途卡壳了,记住啊,你不是在"学数学",而是在修炼成为"问题解决大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