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哟,这个问题可太实在了!每次考试看到最后那道9分大题就手心冒汗?明明基础题都能做对,一到压轴题就跟看天书似的?别慌,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事儿,先问个扎心的问题:你是不是总想着"等基础打好了再来攻克大题"?要是这么想,那就踩坑里了!
第一块砖:基础不牢靠?错!你早就在地基上了!
很多人以为要先把课本例题吃透才能碰大题,其实完全搞反了,你试试看,现在随便翻道9分题,至少有3分是送分的基础分!比如去年中考那道函数应用题,前两小问直接套公式就能拿分,第三问才需要动脑子。关键是要学会在难题里识别基础知识点,就跟玩找茬游戏似的。
举个真实案例:我们班有个数学课代表,人家专门拿个本子记录大题里出现过的知识点,结果发现,光是"全等三角形判定"这个知识点,三年里在9分题里出现了11次!后来他专门整理这类题,现在闭着眼睛都能画辅助线。
第二板斧:拆解大法好,题目变蛋糕!
碰到题干三行字的题就发怵?来,跟我做这个动作——拿支笔把题目切成豆腐块,比如这道题:"某商场促销,满200减50,VIP用户额外享9折..."看到这种题,马上拆成:
1、普通顾客的优惠计算
2、VIP用户的叠加优惠
3、比较两种方案差价
每解决一个小问题就给自己打个勾,不知不觉就把9分攒齐了,就跟吃牛排似的,谁也不会整块往嘴里塞对吧?
去年带过的学生小王,之前9分题基本只能拿2-3分,后来训练他用彩色笔分段标注,现在能稳定拿到6分以上,他说最神奇的是,拆着拆着突然就发现:"哎?这后半截不就是课本第78页的例题变形吗?"
第三招:错题本的逆袭玩法
别再把错题本当摘抄本了!试试这个野路子:每次整理错题时,在题目旁边画三个表情包。
😭(这里卡壳了)
💡(后来怎么想通的)
🎯(这类题的关键套路)
用情绪标签强化记忆,比干巴巴写解析有效十倍,有个学生更绝,把错题编成rap歌词,现在看到几何题都能自动押韵。
说个数据吧:统计过50个数学尖子生的错题本,87%的人会在错题旁边写吐槽,quot;老子的辅助线又画错地方了!""原来这里要平方啊,淦!"这种带情绪的批注,反而记得更牢。
第四式:跟出题老师玩心理战
你发现没?9分题最爱在哪儿挖坑?告诉你们个秘密:80%的陷阱都藏在条件转化环节,比如说题干给的是"二次函数图像经过A(2,3)",很多人直接代入y=ax²+bx+c就完事了,但高手会多想一步:有没有可能题目隐含了对称轴或顶点信息?
记得有次月考,有道题说"长方形的周长是20cm",全班一半人栽在"设长和宽为x和y"然后列方程,其实直接设长为x,宽就是(10-x)啊!出题老师就等着看你们多写个变量呢。
第五绝招:战略性放弃才是真高手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不是每道9分题都值得死磕,比如最后那个小问,要是耗掉20分钟还解不出来,不如回去检查前面的计算。考试拼的是全局观,不是英雄主义,去年中考,有个学霸就是果断放弃最后一问的3分,结果反而腾出时间捡回来5分的基础题。
不过要注意啊,放弃也得讲策略,建议平时练习时给自己设个"止损点":比如思考超过8分钟还没头绪,就去看答案第一步提示,慢慢你会发现,很多题只要捅破那层窗户纸,后面的步骤其实你都会。
最后唠点实在的
其实啊,数学大题就跟打游戏通关一样,刚开始被boss虐得死去活来,等摸清套路发现也就那么回事,关键是要敢动手去拆、去试、去犯错,别信什么"天赋论",我们教研组统计过,中考数学能稳拿9分题的学生里,73%都是靠系统训练方法练出来的。
对了,下个月准备搞个"9分题破解训练营",专教怎么从题目里挖线索,不过这事儿得悄悄说,别让其他班的听见了,反正记住一句话:大题不可怕,就怕你不敢拆它,现在就去翻套卷子,挑道看着最不顺眼的9分题,按今天说的五步法试试看?保准有新发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