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先抛个问题,吸引注意力)
哎,你说,自闭症孩子学数学是不是特别难?是不是得用完全不一样的方法?其实吧,这事儿真没大家想的那么玄乎。说白了,找到他们的“频道”,用对了方法,数学也能学得溜溜的! 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怎么让这些孩子在数学课上不掉队,甚至还能找到乐趣。
1.自闭症孩子学数学,最怕啥?
(先分析问题,再给解决方案)
自闭症孩子的思维模式跟普通孩子不太一样,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可能更吃力,比如你讲“3+2=5”,他们可能会一脸懵:“3是啥?加是啥?为啥等于5?”这时候,视觉辅助就派上用场了!
用实物代替数字:比如拿3块积木和2块积木拼一起,让孩子数总数。
画图辅助:把加减法画成小故事,小明有3个苹果,妈妈又给了2个,现在有几个?”
颜色区分:用不同颜色的卡片代表不同数字,帮助记忆。
关键点:把抽象变具体,数学才能“看得见”!
2.重复练习?会不会太枯燥?
(反驳常见误区,给出优化方案)
很多人觉得重复练习就是机械刷题,但对自闭症孩子来说,重复是建立安全感的必经之路,不过,咱得把重复玩出花样!
举个真实案例:有个老师教孩子背乘法表,每天用同样的节奏拍手念“2×1=2,2×2=4……”,结果孩子不仅记住了,还爱上了拍手游戏。
加入节奏感:比如用儿歌的旋律唱算式。
变换场景:今天用积木摆,明天用贴纸贴。
奖励机制:每完成5次练习,给个小贴纸或额外游戏时间。
重复≠无聊,关键是怎么让重复变得有趣!
**情绪崩溃了怎么办?
(解决实际问题,强调耐心的重要性)
自闭症孩子容易因为挫败感突然崩溃,这时候,冷静比教数学更重要!
提前预判:如果孩子开始搓手、眼神躲闪,赶紧降低难度或换内容。
分段学习:一次只学10分钟,中间穿插喜欢的活动,比如拼图或听音乐。
正面反馈:哪怕只做对一步,也要夸张地夸:“哇!你刚才把积木放对了,太厉害了!”
划重点:情绪稳定了,学习才能继续!
4.怎么判断孩子真的学会了?
(用提问引出评估方法)
你教了半天,孩子到底懂没懂?别光看做题结果!试试这些方法:
反向教学:让孩子当小老师,用他的方式解释给你听。
生活应用:去超市让他算“买两包饼干多少钱”。
观察细节:比如他是否主动用教具解决问题,而不是机械模仿。
个人观点:学会的标准不是“做对题”,而是“能用起来”!
5.家长和老师最容易踩的坑是啥?
(提醒常见错误,带点幽默)
贪多求快:一天教10个新概念,孩子不崩溃才怪!一次攻破一个点,稳扎稳打才是王道。
忽视兴趣:孩子喜欢火车?那就用铁轨长度教加减法!兴趣是最好的解题器。
过度保护:怕孩子失败,直接替TA做。摔跤了才能学会走路,数学也一样!
最后唠点实在的
(直接上个人观点,不绕弯子)
教自闭症孩子数学,说到底就三句话:用TA的方式沟通,把知识拆成碎渣子教,永远把情绪放第一位。 别指望立竿见影,但坚持下来,你会发现他们比谁都擅长“较真”——比如搞明白“为什么5比4大”之后,可能会追着你问“那5.5算不算比5大”……这时候,偷着乐吧,因为好奇心才是数学最大的宝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