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大伙儿是不是一到期末就头疼?尤其是数学总复习,感觉知识点多得像天上星星,抓都抓不住?别慌!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事儿,手把手教你怎么把小学数学总复习安排得明明白白,先说好了啊,咱不整虚的,全是接地气的大实话!
第一个问题:复习到底该从哪儿下手?
是不是经常拿起课本就开始翻?结果看了半小时还在第一页转悠?这事儿我太懂了!说白了,复习得先有个作战计划。
1、画个知识地图:把一到六年级的数学书摞起来,用便利贴标出重点章节——比如加减乘除、分数、几何图形、应用题这些"钉子户"
2、定时间表要灵活:别搞什么"每天必须学2小时",小学生注意力能集中30分钟就不错了,比如每周一三五搞计算题,二四六搞应用题,周日直接玩
3、工具要好玩:别光用练习册!现在手机里那么多数学游戏APP,quot;口算星球"这种,边玩边学不香吗?
举个真实例子:我家隔壁小明去年复习时,用乐高积木摆分数模型,结果单元考直接从70分蹦到90分,你品,你细品!
第二个关键:基础不牢真会地动山摇?
别以为加减法简单就跳过!去年全市统考统计显示,计算错误占了总失分的70%!这就跟盖楼不打地基一个道理。
每日必做口算卡:别贪多,每天20道混合运算,掐着表做,做完立刻批改,错题用红笔圈出来贴墙上,跟打怪兽似的逐个消灭
单位换算要魔性记忆:教孩子把"1立方米=1000升"编成顺口溜:"一立方大浴缸,装水能装一千升",我家小侄子就这么记住的
公式不能死记:比如圆的面积公式,用剪纸法把圆剪成小三角拼成长方形,亲眼看见πr²怎么来的,比背一百遍都有用
第三个痛点:应用题总是读不懂题?
这毛病十个孩子九个有!去年带过的学生里,有个娃把"利润率"理解成"卖油的速度",差点没把我笑岔气。
破解三招:
1、画图大法好:遇到行程问题就画路线图,遇到分配问题就画表格,把文字变图画
2、关键词抓取:教孩子用荧光笔标出"多多少"、"少几分之几"这些要命的关键词
3、生活化改编:把"甲乙两车相向而行"改成"外卖小哥和快递小哥抢单",立马就生动了
举个活生生的案例:去年有个学生总在鸡兔同笼问题上栽跟头,后来我让他用乐高小人当鸡脚兔脚摆着玩,结果这题再也没错过!
第四个重点:错题本到底怎么整?
别以为抄错题就是记答案!这事儿讲究方法:
分类记录法:准备三个颜色的便利贴——红色记计算错误,蓝色记概念混淆,绿色记粗心大意
定期翻旧账:每周日把错题本当剧本杀玩,家长当主持人提问:"请问这道题你当时是怎么想不开的?"
改编大挑战:把错题数字改一改,题干换换场景,比如把"买铅笔"改成"买游戏卡",立马焕然一新
我亲眼见过最牛的错题本,学生用连环画形式记录错题,期末还被全班传阅呢!
最后的大招:考试心态怎么调?
跟你说个冷知识:考前焦虑的学生,做题速度平均慢15%!
模拟考试要动真格:周末在家全真模拟,连草稿纸都按考场规格准备
呼吸训练不能少:教孩子"478呼吸法"——吸气4秒,憋气7秒,呼气8秒,立马冷静
文具玄学:准备两支一模一样的笔,告诉孩子这是"幸运双胞胎",心理暗示贼有用
去年带过个小姑娘,考前紧张到拉肚子,后来每天对着镜子说"我最棒",结果超常发挥考了全班前三!
说到这儿,突然想起个事儿——你们发现没?现在的数学题越来越活泛了,就像去年那道"用比例算奶茶配方"的题,简直紧跟潮流,所以啊,死读书真的行不通了,得教会孩子用数学眼睛看生活,比如逛超市时算折扣,拼乐高时研究几何,这才是真本事!
对了,最后唠叨句大实话:复习计划再完美,也得配上每天15分钟的亲子聊天时间,听听孩子今天哪道题卡壳了,哪块知识觉得有趣,这比做十套卷子都管用,毕竟数学不是洪水猛兽,它就是藏在生活里的智慧游戏,你说对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