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说数学简单题到底该怎么做啊?明明看起来就是送分题,但有时候偏偏会卡住,或者莫名其妙就错了,今天咱们就坐下来好好唠唠这事儿,特别是刚接触初中数学的朋友,可千万别被这些“简单题”给骗了!
(敲黑板)首先得搞明白一个事儿——简单题不等于不用动脑子,很多同学一看到题目短、数字小,马上开始放飞自我,结果掉坑里还一脸懵,来,先问自己第一个问题:“这题真的像看起来那么简单吗?”
举个真实的例子啊,去年有个学生拿着卷子问我:“老师,这题明明让我算2x+3=7,我解得x=2,怎么老师扣分了?”我一看,题目写的是“解方程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好家伙,这娃儿光写了x=2,数轴直接没画!你看,这就是典型的“眼高手低”问题。
---分割线
核心问题一:审题到底要看什么?
1、圈出所有动词:解?证明?计算?画图?每个动作都要完成
2、标出单位:米还是厘米?要不要换算?
3、数清问题数量:有些题看着是一问,其实是两三个小问题叠在一起
4、注意括号里的提示: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用两种方法证明)
比如这道题:“某商品原价200元,先涨价10%,再降价10%,现价多少?”要是直接200×1.1×0.9=198就完事?太天真啦!聪明的同学会追问:“这和直接降价2%有什么区别?”(这里埋个伏笔,后面会讲)
---分割线
核心问题二:基础概念怎么记才靠谱?
别急着背公式!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概念,比如说绝对值的定义,课本上写“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你可以记成:“不管正负,脱掉符号的外衣”。
这里分享个独门秘籍:每天花5分钟给同桌讲一个知识点,我班上有个学生坚持了两个月,期末考直接从70分蹦到90分,为啥?因为教别人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啊!
---分割线
解题三板斧
1、写已知条件:像侦探收集线索一样,把题目给的信息列出来
2、联想相关公式:比如看到直角三角形就想到勾股定理
3、分步计算:千万别学某些同学在草稿纸上鬼画符,最后自己都看不懂
举个活生生的例子:解方程3(x-2)+5=20,新手常犯的错误是直接展开括号,其实更稳妥的做法是:
- 第一步:3(x-2)=15 → 两边同时减5
- 第二步:x-2=5 → 两边同时除3
- 第三步:x=7 → 两边同时加2
你看,像剥洋葱一样层层解开,出错概率小多了对吧?
---分割线
检查的骚操作
做完题别急着交卷!试试这些方法:
1、逆向代入法:把答案带回原题验证
2、单位检验法:比如速度单位应该是米/秒,要是算出秒/米就完蛋
3、常识判断法:游泳池容积算出200立方米还差不多,要是200万立方米...怕是给蓝鲸游泳的吧?
还记得前面那个涨价降价的题吗?很多同学觉得先涨10%再降10%应该回到原价,其实用具体数字算算就知道会亏,这时候要思考:为什么百分比相同但结果不同?因为基数变了呀!这才是数学思维的关键。
---分割线
心态调节大法
说点掏心窝子的话:我读书时也经常在简单题上翻车,有次月考,全班就我一个人把1+1算成3(别笑!当时太紧张了),后来总结出两个绝招:
1、把练习当考试:平时写作业就限时、不用修正带
2、建立错题锦囊:不是简单抄题,而是记录当时的错误心理活动
比如有次我把平行线看成垂直线,就在错题本上写:“眼睛瘸了!看到两直线相交就激动,下次先标已知条件再动笔”,这种自黑式记录反而记得特别牢。
---分割线
最后说点个人看法啊:数学就像打游戏,简单题就是新手村的史莱姆,别看不起眼,正是这些基础怪掉的装备,才能让你后面打大Boss不虚,见过太多同学整天钻研压轴题,结果基础题错一片,这就像还没学会走就想飞檐走壁,迟早摔跟头。
对了,说到这我想起个事,去年班里有个转学生,刚开始连分数加减都磕磕绊绊,我就让他每天做10道课本例题,要求必须把每个步骤用红笔标注原因,三个月后,这哥们居然冲进年级前三十!你看,把简单题吃透的效果就是这么顶。
啊,数学这事儿急不得,就像盖房子,地基打得牢,楼才能盖得高,下次再遇到简单题,别急着说“我会了”,多问自己一句:“这道题还能怎么变?我是不是真的理解透了?”慢慢来,比较快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